給消費者的建議
雖然人工智能技術為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少便利,但當中潛在的風險不容忽視。消費者在使用聊天機械人解答日常生活的疑難時,應抱着審慎的態度,查證聊天機械人所言的真確性,亦要避免向其提供個人資料及敏感資訊。
此外,人工智能衍生的私隱與版權問題亦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保障組織所憂慮。其中,就人工智能衍生的版權爭議,政府已在七月初就完善《版權條例》以保障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進行公眾諮詢。同時,本會亦會繼續倡議推動公平及負責任的人工智能,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技術的急速發展,相關技術已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適逢今年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主題是「對消費者公平及負責任的人工智能」(Fair and Responsible AI for Consumers),國際消費者聯會(國際消聯)(Consumers International)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Generative AI Chatbot)的可信度進行了一項實測。是次實測由來自19個國家,包括本會的35個國際消聯會員參與進行。本文將闡述實測結果及提供相關建議,供消費者參考。
雖然人工智能技術為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少便利,但當中潛在的風險不容忽視。消費者在使用聊天機械人解答日常生活的疑難時,應抱着審慎的態度,查證聊天機械人所言的真確性,亦要避免向其提供個人資料及敏感資訊。
此外,人工智能衍生的私隱與版權問題亦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保障組織所憂慮。其中,就人工智能衍生的版權爭議,政府已在七月初就完善《版權條例》以保障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進行公眾諮詢。同時,本會亦會繼續倡議推動公平及負責任的人工智能,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