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最新5G手机表现速报 逾万元旗舰机现死点或裂痕

最新5G手机表现速报     逾万元旗舰机现死点或裂痕

本地电讯商今年陆续推出5G服务,多个手机品牌亦相继推出5G新手机,今次测试涵盖11款5G智能手机及4款4G智能手机,当中2款的屏幕为摺叠式,售价由$3,999至$19,888。测试项目包括电池表现、照片及影片功能、耐用程度、屏幕质素、手机表现等。测试发现样本於电池及耐用程度表现悬殊,9款样本於跌落石地面100次测试后出现损坏,耐跌撞能力欠佳,2款昂贵的摺叠式型号整体表现令人失望。

健康使用手机

疫症持续,港人有较多时间留在家中,不少人会使用智能装置包括各类电子屏幕产品睇戏煲剧、与亲友联系、上网购物等。但长时间观看电子屏幕,双眼容易感到疲劳,出现视力模糊、关节劳损及其他健康问题,香港医学专科学院辖下的香港眼科医学院向消费者提供一些使用智能装置需注意的事项及贴士。

保护眼睛的其中一个最佳方法是避免过度使用电子屏幕产品(例如电脑、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长期观看电子屏幕会对眼睛聚焦(eye focusing)及双眼配合(eye teaming)构成压力,眼睛会感到不适。若每日长时间不适当使用电子屏幕产品,会增加患上电脑视觉综合症(computer vision syndrome)的风险,征状包括眼睛感到痛楚及干涩、视力模糊、头痛等。

若长时间近距离使用智能装置,近视的风险便会增加。消费者可留意以下几点:

时间:谨记20/20/20原则,即每观看电子屏幕20分钟,便休息至少20秒,并远望20尺以外的景物,以放松眼球肌肉。

地点:使用智能装置阅读时,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保持稳定,尽量避免在行走时或乘搭交通工具时使用,因身体的摇晃会令眼睛需要频繁地调整对焦,导致眼睛疲劳,亦较容易出现「晕车浪」症状。

观看距离:观看距离视乎电子产品的屏幕尺寸来厘定,概括而言,智能手机约为30厘米,平板电脑约为40厘米,而电脑则很视乎屏幕的尺寸,观看距离由50至100厘米不等。

字体大小:一般建议使用可舒适阅读的最细字体,用户可自行设定电子屏幕的字体大小。一般而言,字体大小视乎用者的年龄,年纪愈大,字体相应较大。

 

dark mode

黑暗模式:部分智能装置备有黑暗模式(Dark mode),若用者身处环境较暗,可将智能装置转至黑暗模式,理论上可减少黑暗环境与屏幕之间的光度对比,令瞳孔不需经常收缩或放大,从而减轻眼睛的负担。

 

幼童

children

2岁以下:除与家人透过智能装置作视像交谈外,应尽量避免让2岁以下的孩子接触智能装置。若家长认为孩子能够利用智能装置学习,应该亲自陪同并指导孩子进行有限度及有助发展的屏幕活动。

 

2至5岁:每天观看电视或使用电子屏幕产品的累积时间应少于1小时,最好是在家长指导下进行富教育意义而有互动性的屏幕活动。

 

6至12岁:每天使用电子屏幕产品作娱乐的时间应少于2小时。

长者

视力会随着年龄逐渐衰退,长者不宜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建议长者谨记20/20/20原则,即每观看电子屏幕20分钟,最少休息20秒,并远望20尺以外的景物。

电子屏幕的蓝光会否损害眼睛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暂时仍未有证据证明蓝光会对人类视网膜构成重大损害,惟有实验室研究显示,动物及培养细胞(culture cell)长期暴露于蓝光下会受到损害,故此消费者亦不宜忽视过度暴露于电子屏幕蓝光对眼睛构成的健康风险。

 

目前本港并未有制定验配滤蓝光镜片的相关指引,消费者选购时应向产品提供者了解产品特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有研究指以电子墨水的电子书阅读器或LCD/LED液晶显示屏阅读,对眼睛健康的影响没有太大分别,暂时未有足够证据指出实体书或电子书较好,最重要是使用这些产品时的习惯是否恰当。

 

阅读实体书或电子书时,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使用习惯,应注意环境灯光和距离,并确保眼睛有适当休息。不论以哪种形式阅读都会令眨眼次数减少,有机会加剧眼睛干涩的问题。

 

资料由香港医学专科学院辖下的香港眼科医学院及衞生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