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结果
版本多元性
检视文件扫描应用程式能否于智能装置(包括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电脑(Windows、Mac及Linux)及网页上使用。所有样本均没有提供电脑或网页版本,由于样本「Intsig」(#7及#20)仅适用于智能手机,若用于平板电脑则需安装另一款应用程式,兼容性不足,故只得1.5点评分。
1款文件扫描表现较佳
测试各样本以预设模式(default mode)扫描文件时的质素及速度、编辑功能、自动识别文件及光学字元辨识。
2款扫描文件质素差
主要比较样本扫描不同文件的质素,例如6页包含文字、图表及相片的综合文件、身份证、驾驶执照等。「Indy Mobile」Android版本(#2)扫描文件的质素较佳,扫描出的文件的对比度及亮度不俗,非常清晰易读;而「Easy」(#6)扫描证件的表现较佳,可将证件的正面及背面扫描于同一页内,并可以加入水印以防复制及盗用;惟「Offiwiz」(#11及#21)扫描的文件经剪裁后解像度变得低致不能使用,故评分只得1.5点或以下。
扫描速度差异大
各样本扫描6页综合文件的速度差异颇大,由50至288秒不等,相差近4.8倍,其中3款样本「Intsig」(#7及#20)、「Evernote」(#19)只需少于1分钟便完成,「Easy」(#6)则需接近5分钟才完成扫描。另外「Offiwiz」Android版本(#11)于扫描文件的质素非常差,故没有量度其扫描速度。
2款编辑功能较全面
比较各样本编辑文件的功能是否全面,例如能否调校文件的色彩、调整大小、剪裁、旋转及重新排序页面等,「Adobe」(#1及#13)编辑功能较齐全,可以剪裁、旋转、重新排序、调校文件的色彩等,功能显示设于屏幕的下方,方便易用,故获4.5点的较高评分;「Offiwiz」(#11及#21)扫描的文件经剪裁后,其解像度大幅下降至不能使用的水平,故仅得1点的低评分。
「Adobe」(#3及#13)编辑文件的功能置于屏幕下方,使用非常方便。
自动识别文件类别
测试样本能否自动识别扫描文件的种类,并自动套用合适的扫描设定。测试发现,大部分样本都不能自动识别文件类别,只有「Evernote」(#19)能自动识别卡片,而「Maple Media」(#8及#17)则可识别编码(barcode)及QR图码(QR code)。
光学字元辨识
光学字元辨识(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简称OCR)乃从文件中撷取文字。测试各样本能否从3类文件中(包括手写文件、简单及综合的列印文件)直接识辨文字。大部分样本的识辨能力都非常有限,其付款版本才可提供光学字元辨识功能。5款样本包括「Adobe」(#1及#13)、「Indy Mobile」(#2及#16)及「Apple」(#12)可从扫描文件中搜寻文字,而「Adobe」(#1及#13)、「Indy Mobile」(#2及#16)及「Easy」(#6)能于简单的列印文件成功识辨及撷取文字,分别获2.5至3.5点评分。
4款功能较多
功能多元性的评审项目众多,主要比较各样本制作pdf、列印、分享、储存及扫描文件时提供的功能是否全面。6款样本包括「Adobe」(#1及#13)、「Intsig」(#7及#20)、「Apple」(#12)及「Evernote」(#19)提供线上储存空间,储存容量由60MB(每月)至5GB不等。所有样本均可透过电邮分享文件或传送文件至其他应用程式(例如Google Keep及Evernote等笔记应用程式),其中4款样本「Adobe」(#1及#13)及「Intsig」(#7及#20)更可透过连结分享文件,故获4.5点评分。
1款程式存有漏洞
建立及设定帐户:比较各样本建立及设定帐户时是否方便,例如用户能否透过电邮、手机号码、社交帐号、指纹等登入帐户。样本「Adobe」(#1及#13)下载应用程式后需以姓名、电邮及出生日期建立帐户,或透过其他帐户(例如Apple、Google及Facebook)登入。虽然「Microsoft」(#3及#14)、「Intsig」(#7及#20)及「Evernote」(#19)并非强制性建立帐户,但需以电邮建立帐户才会提供额外功能,例如线上储存空间及文件同步等功能。其余样本下载后便可直接使用,非常简单方便。
广告及对话框频率:不少免费应用程式都有显示广告,或不时弹出要求用户为应用程式评分的对话框,测试比较各样本显示广告及对话框的频密程度,评估会否对用户造成滋扰或不便。测试发现,11款样本包括「Indy Mobile」Android版本(#2)、「Bpmobile」(#5及#22)、「Easy」(#6)、「Intsig」(#7及#20)、「Tap-Mobile」Android版本(#9)、「Beesoft Apps」(#10)、「Offiwiz」(#11及#21)及「Evernote」(#19)使用时均会弹出广告;除「Microsoft」(#3及#14)、「Apple」(#12)、「Maple Media」iOS版本(#17)及「Intsig」iOS版本(#20)外,其余样本均要求用户为程式进行评分。样本#3、#12、#14及#17使用时不会弹出广告亦不会要求用户为程式进行评分,故获5点评分。
运作流畅度:大部分样本使用时均大致畅顺,没有出现问题,获5点的高评分。惟「Intsig」iOS版本(#20)剪裁6页综合文件时,程式曾出现冲突并遗失文件,而「Offiwiz」Android版本(#11)将扫描解像度提升至高解像度后,程式不能正常运作存有漏洞,故只得1点的低评分。
3款保障个人资料稍逊
虽然不少文件扫描应用程式均有免费版本供用户下载,但用户安装及使用前,需留意应用程式要求存取用户资料的权限,因一旦下载程式及完成安装,有关权限就会容许程式在不经用户同意下自动存取相关资料,用户亦无法知悉程式会如何使用有关资料及资料何时会被使用。检视了各样本的Android及iOS版本所要求的权限,发现要求的权限包括读取装置状态及识别码、行事历、用户位置、读取SD卡的内容等,部分资料或涉及用户私隐,若处理不当有机会令有关资料外泄。测试发现,「The Grizzly」Android版本(#4)、「Bpmobile」Android版本(#5)及「Offiwiz」Android版本(#11)要求读取用户位置的权限,但该权限并不属于应用程式的核心功能。另外,大部分样本会将加密的装置资料及识别码传送给第三方人士,其中「Intsig」(#7及#20)及「Bpmobile」iOS版本(#22)传送较多资料(例如网络供应商的资料)给第三方,故仅得1点评分。为安全起见,用户应避免扫描含个人敏感资料的文件。保障个人资料较佳的是「Microsoft」(#3及#14)、「Apple」(#12)及「The Grizzly」iOS版本(#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