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夏至。止汗。抑体臭
成分。使用。有妙法

夏至。止汗。抑体臭 
成分。使用。有妙法

炎夏将至,室外气温动辄超过30℃,汗流浃背已成生活之日常,为了避免发出令人尴尬的体味,不少人都习惯外出时或运动前使用止汗剂或体香剂,以期止汗、减轻气味或保持清爽。不过,市面上的「止汗香体产品」种类繁多,声称各具不同功能,究竟止汗剂及体香剂有何分别,消费者应如何选购?

对健康的影响

使用止汗剂或体香剂较常引致的健康问题是皮肤过敏,当中的香料、酒精或防腐剂等成分可能会刺激皮肤,令皮肤痕痒或引致红疹。

止汗剂含有铝化合物,在动物试验中,铝属神经毒物(neurotoxicant)。以往有研究显示止汗剂可能与乳癌(breast cancer)、阿兹海默症(Alzhemier's Disease)或柏金逊症(Parkinson Disease)有关。不过,美国FDA认为现时未有足够证据证明上述病症与使用止汗剂有直接关连。

 

根据欧洲消费者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Safety,简称SCCS)于2020年3月的资料,止汗剂含铝化合物,于低pH值下可溶于配方中,与皮肤接触后,可与汗水及皮肤形成凝胶暂时堵塞汗腺,以阻止汗液到达皮肤表面,这些物质穿透皮肤角质层的可能性不高,不会被摄入人体内,因而认为若铝的浓度在非喷雾及喷雾止汗剂或体香剂产品中,分别低于6.25%和10.6%仍属安全。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German 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简称BfR)于2020年7月发表有关含铝化合物的止汗剂的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每天使用含铝化合物的止汗剂,因透过皮肤摄入过量铝的风险不大,故不大可能对消费者健康构成风险。

 

尽管如此,若消费者担心日常使用止汗剂可能会增加铝的摄入量,可转用其他不含铝化合物的体香剂,或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个人卫生,例如每天洗澡,穿着松身通爽的棉质衣服等,而不一定要用止汗剂或体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