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智能浴室磅声称可量度身体脂肪百分比,但用者须知道部分产品的设计有其局限性。
消费者委员会与欧洲消费者组织 "Euroconsumers",共同测试12款磅秤,包括5款电子磅和7款智能磅。
所有智能磅能提供身体脂肪百份比量度数据,用者要先输入个人资料(年龄、性别和身高),智能磅再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量度体内有多少脂肪。
原理如下,当用者赤脚站在智能磅上,磅面会输出不能感知的微电流通过身体。由于非脂肪组织和脂肪组织遇上电流时会产生不同阻力,智能磅量度和分析电阻后,代入方程式便可计算身体脂肪百分比。
但智能磅亦有其限制,由于智能磅样本由脚至脚之间量度,可能会着重于腿部脂肪,而非全身,结果不排除会有偏差。
此外,准确度亦会容易受环境因素(如湿度)影响,及所选用的方程式是否适用于中国人。
消费者若要了解体脂状况,应找医生检查。一般来说,身体质量指数(BMI)已提供可靠的肥胖程度评估。 BMI =(体重,千克)/(身高,米)2。
以亚洲人的标准,BMI 介乎 18.5 至 22.9 之间较理想,BMI相等于或超出23为过重,相等于或超出25为肥胖。
BMI较智能磅的体脂百分比更具参考价值。不过智能磅可用作鼓励有需要减肥人士继续控制食量及多做运动。
消费者若考虑购买电子磅或智能磅,可参考《选择》月刊的比较报告,选择在体重量度项目中,表现良好的型号。智能磅的记忆功能方便用者无须每次重新输入个人资料,选择时可留意是否有足够资料记忆,供家中使用智能磅测脂的人士使用,同时应比较显示、日常使用方便程度、耐用和安全程度。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权利 (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