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分高的食物不利健康,更甚的是用上受污染的食盐。
有报道指内地有商人将工业盐作食盐出售,令本港市民大为关注。
消费者委员会与食物环境?生署合作测试市面上74款食盐,检视其安全水平。
测试样本包括59个预先包装食盐,产品声称来自内地、澳洲、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和西班牙。其馀15个散装样本购自各区15间粮油杂货店。
本港没有特定的法例规管食盐。在国际方面,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了有关食盐的标准,规定多种金属污染物含量的上限。
测试检视样本的金属污染物(包括砷、镉、铜、铅和汞)、氯化钠和碘质的含量。
测试结果显示所有样本都不含砷、镉、铜、铅和汞,消费者可放心食用;结果亦显示没有证据工业盐在本港被用作食盐出售。
食品法典委员会除了为食盐的金属污染物含量定立上限,亦列出其成分及品质的标准,和要求其氯化钠含量不少于97%(以乾燥物质计算,不包括添加剂)。
测试显示,64个样本(86%)达到氯化钠含量的标准规定。其馀9个样本(12%)含90%至94%氯化钠,其中一个更只含80%。
氯化钠含量较低的样本可能含有较多其他矿物成分,如硫酸盐。这些矿物成分的毒性很低,一般在食盐中的含量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此外,4个预先包装样本含有碘,其中3个在包装上标明为碘化食盐,碘质含量由每千克盐31至43毫克。其馀没有标示的一个样本只含少量碘(每千克盐含1.7毫克),相信是天然存在于食盐中。
在碘质缺乏的地区,可能会在食盐中加进碘以预防碘质缺乏症,一般来说,本港碘质缺乏的情况并不严重。
容易患上碘质缺乏症的人士,例如怀孕和喂哺母乳的妇女可进食含丰富碘质的食物,如海鱼、海藻及其他海产来摄取碘。如欲进食碘化盐,应先徵询医护人员的意见。
尽管市面上出售的食盐都可安全食用,但进食过量盐可引致血压高和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应进食少于5克食盐。
市面出售的低钠代盐,一般以钾代替钠给食物带来咸味。但消费者选用前必须徵询医护人员的意见,特别是患有肾病和正在服用治疗高血压或心脏衰竭药物的人士。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权利 (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