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服务不一定是人人都可负担。
尽管部分银行有提供豁免户口服务费,对某些长者或基层市民来说,银行服务越来越昂贵,也未必能为他们提供需要的银行服务。
自2001年至今的短短五年内,银行服务收费一再上升,收费项目亦见增加。
消费者委员会于5月搜集了23间本地银行的服务收费,反映了以上情况。2001年3月同类型调查包括19间银行。
比较两次的调查结果,有助消费者了解银行的新收费和增收的费用,重点包括:
开户金额 - 由原先顾客自行决定开户金额改变为设定最低开户金额要求,5间银行的开户金额由$1,000至$3,000,1间开户要求为$500,5间开户要求为$100,12间开户要求为$0至$10。
不动户口服务费 - 在2001年的调查中,74%(19间银行的其中14间)徵收此费用,比例上升至2006年91%(23间银行的其中21间),收费由每半年$50至$300,增幅由20%至100%。
低结馀服务费 - 除了不动户口要收费外,越来越多银行同时徵收户口低结馀服务费。由2001年的2间,增加至今年的18间,收费介乎每月$10至$200。但当中有16间豁免长者,18岁以下和领取综援人士的收费。
支票户口低结馀服务费 - 是逐渐普遍的新收费,2001年时没有银行向支票存户徵收低结馀服务费,但最新调查发现有4间收取此费用。
低结馀利息扣减 -23间银行中,18间实行低结馀扣减利率政策,扣减幅度介乎0.05%至3.1%。当中更有12间银行对个别小额存户实行零息政策。
消委会关注有报道指部分银行正考虑逐步以自动银行服务取代传统柜位服务,并拟向客户逐次徵收柜位服务费。
上述种种的转变,相信是源于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自2001年撤销《利率协议》后开始。
市场开放令息差收窄,贷款息率下降,存款息率亦增加,对消费者带来益处。
统计署近期的报告指出,银行的净息差收入由2001年的$906亿减少至2004年的$769亿,下降15%。
银行可从不同途径,包括息差或服务收费赚取收入,是其商业决定。
除了收费上升外,调查亦发现银行分行数目减少。全港银行分行的总数由2001年的1,463间,逐步减少至今年5月底的1,209间。共减少254间,减幅为17%。
与2001年比较,23家银行中,11家削减了分行,减幅由2%至41%。6家银行增加了分行数目,增幅由3%至67%。
银行减少分行数目将会特别影响长者和基层市民,他们可能基于不同原因,无法使用网上理财服务或自动柜员机。
银行分行递减,但自动柜员机的数目和网上理财的交易却明显大幅增加,越来越多消费者转用这些渠道的银行服务。
根据金融管理局的资料,个人网上理财户口的数目,由2001的110万个帐户,增加至2005年的330万个帐户,增幅为3倍。
根据银行公会的资料,银行业在2005年就零售银行的调查显示,约3成的银行交易,是透过传统的银行分行网络进行。
为保障个人利益,消费者可采取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银行服务收费。精明的消费者可尽量合并在不同银行开立的户口,把所有结馀归入一个户口,令结馀金额增加,既可避免被徵收服务费,亦可赚取更高存款利息。
消费者又可多作比较,部分银行会豁免某些客户的低结馀户收费,亦可考虑使用尚未徵收此项收费的银行。
部分银行亦提供指定户口类别,并没有最低结馀金额限制,但存户提款及转帐必须使用自动柜员机。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的权利(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