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若有意修读符合持续进修基金的课程,必须向提供课程的机构确定课程是否已登记成为持续进修基金下的课程,并仔细核对载于基金网页的课程编号。
消费者委员会收集了8间机构提供的成人英语课程资料,发现情况有可能会令消费者混淆。
8间机构中,5间机构笼统地指称其课程可以申请持续进修基金,但其实并非全部课程都可申请。
举例说,其中一间机构提供合共39个成人英语课程,但只有22个可以申请持续进修基金。
故此消费者应首先向机构确定有关课程是否已登记成为持续进修基金下的课程。消费者亦应查询课程的持续进修基金编号,或在课程资料上找出有关编号,然后向学生资助办事处查询或参考该处网页(http://www.sfaa.gov.hk/cef/index.htm)核实。
此外,消费者应评估个人能否达到申领发还款项的条件,才报读课程。
有传媒报道个别消费者投诉在成功完成课程后,才发现因个别原因,所报读课程原来不可以申请持续进修基金,不能取回部分学费。
为了吸引学生报读持续进修基金的课程,部分机构以提供奖学金、现金回赠或现金券等手法推广,但这优惠不能给予基金申请人,在宣传资料上只以细小字体说明这事实,消费者未必能看得清楚。
教育统筹局规定,不得向基金申请人提供经济诱因促使申请人报读课程。消费者遇上这些不当行为应尽快联络教统局或基金办事处,以便作出跟进。
教统局表示,当局会采取迅速的跟进行动,包括警告及剔除课程,以禁止不当的宣传手法。过往,亦曾有机构的课程因此而从可发还款项课程名单中剔除。
消委会收到一宗消费者投诉,指校方答允提供$2,000奖学金予成功完成课程及考试合格的学生,但其后没有履行承诺。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权利 (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