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活猪价格调查报告-没有发现阻碍市场行为 但关注拍卖时的「进取」投标

  • 2008.08.07

研究报告及中文摘要

消费者委员会于今日(8月7日)发表活猪价格研究报告的结果。

研究是回应今年1月活猪售价大幅波动引发市民普遍不满的情况,及确定活猪市场在入口和拍卖时,是否存在反竞争行为。

研究亦了解业内存在的纵合业务关系,与及有否出现市场力量被滥用的情况。

研究数据来自食物环境卫生署、其他的公开资料,与及行业营运者。

报告显示,消委会发现不到任何限制手法或滥用市场力量,阻碍活猪行业竞争环境的直接证据。

政府亦采取了新措施改善活猪拍卖市场的资讯流通和保持供应稳定。新措施包括寻求国家商务部协助维持有足够和稳定的活猪供应,及港府每日向公众公布翌日供应活猪的数目。

整体来说,投标过程公开,拍卖市场运作的资讯透明度已改善。

此外,调查发现屠场内栏的供应不足的问题不再存在。

早前出售活猪的流程的新安排,令运抵的活猪在即日拍卖。因应政府的安排下,为新加入者提供足够数目的栏,使清晨拍卖时段重开。

此外,市场没有门槛限制新加入者购买活猪供应零售店铺。而零售层面的特色是鲜肉零售点众多,大型超市只占新鲜猪肉市场的少部分。

报告指出,消委会审查反竞争或合谋行为的能力有限,这是由于该会并非执行竞争法例的机构,故此没有权力要求索取证据。

报告举出一些存在于活猪批发市场的情况,可以被认为是接近合谋行为,包括交换价格资料、竞争者互相讨论格价。

虽然如此,这不表示要予以取缔,因为在某些程度上它们都可能是促进市场效率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由于政府曾表示会引入跨行业的竞争法以防止合谋定价和操纵投标,故此有关的调查工作应留待未来成立并拥有调查权的竞争政策监管机构执行。

但报告指出,消委会发现活猪拍卖时出现一些不寻常的「进取」投标。

该等「进取」投标手法无可避免导致最高价大幅偏离市场的平均价格。

政府数据显示有少数买手(市场占有率极少)涉及异于寻常的「进取」投标方式。

这些买手的投标行为与一般买手的有很强烈对比。

消委会关注该等异常手法对市场的影响,并可能最终会影响鲜猪肉的零售价,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这情况。

尽管平均批发价已由三月开始回落9%,猪肉的零售价仍持续维持在高水平。零售价上升至2月的每斤$39,并一直维持在这高水平。鲜猪肉的售价在一年间上升了超过62%。

研究亦强调充足供应以满足需求的重要,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视乎内地的供求情况。

本港养猪业因社会对环保关注而没落,故此本地供应对舒缓市场上可能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影响有限。

虽然供应轻微出现短缺,可导致价格波动。但消委会发现供应短缺对平均价来说只会有温和影响。

在跨行业竞争法仍未落实前,消委会建议成立处理投诉的机制,作为营运屠场的条件。

此外,视乎主要营运者将来在纵合业务上的情况,如何影响鲜肉市场竞争环境。政府可考虑是否建立一些「防火墙」措施,以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

研究报告已上载至消委会网页 www.consumer.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