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罐頭鯪魚、沙甸魚、吞拿魚金屬污染物、致癌物及營養價值大檢測!

疫情肆虐下,許多人留在家中煮食,罐頭魚是餐桌上一個方便的選擇。作為加工食品,罐頭魚所含化學物質是否安全?是否如鮮魚般含有豐富營養?本會檢測了46款售價介乎$7.8至$149的鯪魚、沙甸魚及吞拿魚罐頭的金屬污染物、染色料、多氯聯苯及營養素含量,發現全部樣本均檢出金屬污染物,12款樣本檢出致癌物多氯聯苯。沙甸魚樣本的污染程度較嚴重,2款樣本驗出鎘含量超出本港即將實施的《2018年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修訂)規例》對魚類所設的上限。檢測亦顯示,3種罐頭魚均含豐富蛋白質,沙甸魚的奧米加-3脂肪酸含量最高,鈣質含量則以鯪魚和沙甸魚含量較高。

測試樣本

本會於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從超級市場、百貨公司等地方搜集了46款常見的罐頭魚樣本,包括7款鯪魚、19款沙甸魚及20款吞拿魚,每罐售價介乎$7.8至$149不等。

保質期/儲存期較長的食物,包括罐頭食品,受《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下稱現行《規例》)監管,並於今年11月1日起,有所修訂(下稱《修訂規例》)。以魚類為例,修訂內容包括由監管總砷和總汞的含量,改為為無機砷和甲基汞訂立上限,而鎘和鉛的含量上限亦分別下調。

 

罐頭魚屬《修訂規例》中的複合食品,基於研究所限,本會揀選了最大的食用部分 — 魚部分作檢測。雖然結果不能直接對應《修訂規例》對魚類所設的上限,本會會以該上限與測試結果作比較,供消費者參考。

 

包裝上的標籤,包括成分表和營養素,則受《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