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逾8成防曬液不達標示效能 6款表現優良但價格可相差23倍!

防曬可不只是專屬於夏天的工作!其實紫外線可以說是一年四季無所不在,除會引致皮膚癌外,也有機會引起不同的皮膚問題,包括加速皮膚老化、出現雀斑、黑斑,甚至令皮膚鬆弛和增加皺紋等,所以為了保持肌膚的健康與美麗,即使不是從事戶外活動,亦應為面部塗上防曬產品。


本會測試了市面上30款日常防曬產品的防曬效能,包括SPF和UVA防曬效能,發現當中25款產品未能達到標示的防曬效能,有機會令用家因得不到足夠的保護而曬傷;今次測試樣本的價錢頗為參差,由$80至$550不等,但檢測結果發現,部分低於$100的產品,防曬效能不俗,精明選擇,可令你既慳錢,又能保護肌膚。

廠商回應

「Vichy」(#4),「SkinCeuticals」(#6),「Lancome」(#7),「La Rohce-Posay」(#20)的代理商指歐萊雅一直堅守對消費者權益的承諾,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及成效。為令消費者在使用歐萊雅其下品牌的防曬產品時得到最佳保護,歐萊雅採用獨立及信譽卓著的科研機構做產品檢測,並嚴格遵循國際認可的檢測方法。歐萊雅的產品聲稱均基於嚴謹的科學數據支持。對於歐萊雅的測試數據與消費者委員會委託的檢測結果可能存在差異,對指稱的差異有充分的技術解釋。歐萊雅已將相關技術數據及詳細分析提交消費者委員會。

 

「Cosme Decorté」(#8)和「Kosé」(#27)的代理商表示,該2款產品已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SPF值及PA值的檢測。SPF值是採用ISO 24444:2010標準進行,而PA值是採用ISO 24442:2011測驗標準進行。此兩份標準獲得日本、歐盟及多個國家廣泛採用,香港亦一直沿用這個檢測方法多年。該代理商表示「Cosme Decorté」(#8)的檢測結果為SPF43.4及UVAPF值為4.9。而「Kosé」(#27)的檢測結果為SPF59.4及UVAPF值為19.2。所以,該代理商認為產品標示的SPF值和PA值都是正確和恰當的。該代理商又稱Kosé旗下所有標示SPF值或PA值的產品均由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測試,並根據結果按每個國家及地區的法規和守則進行正確的標示。

 

「Olay」(#10)的代理商指該產品根據亞洲消費者之防曬需求所設計,產品防曬功效經過嚴格的內部與第三方權威機構實驗室測試。根據中國法規以及日本化妝品工業聯合會(JCIA)的建議測試方法,防曬產品宣稱PA+++功效需先通過(ISO24442)防曬產品體內臨床實驗證實。同時代理商亦於2014年委託實驗室按照JCIA建議的防曬產品體內臨床實驗方法證實,防曬效果達到PA+++ 級別,請消費者安心使用。然而,是次報告所委託實驗室採用的是體外測試(ISO24443)方式,該代理商建議若能同時參考中國官方或日本業界傾向採用的體內測試結果,可令測試結果更全面和貼近現實。

 

「Suisse Programme」(#11)的代理商表示該產品生產商已按ISO 24444進行SPF防曬效能的測試,而測試結果顯示產品SPF值為32.3,現正向生產商了解事件。

 

「ÍPSA」(#12),「Anessa」(#22),「Shiseido」(#28)的生產商資生堂指,公司一直嚴格執行產品安全和質量監控,以確保產品安全可靠,並符合各國指南和國際監管機構法規要求,令產品的安全和質量均符合規格。該代理商稱3款產品生產地為日本,完全符合日本厚生勞動省藥事法的要求,並已獲日本化粧品工業連合會(JCIA)頒發自由銷售證明書(Certificate of Free Sale)在海外發售。產品上的防曬SPF/PA指數,均由認可檢測機構提供,測試結果顯示3款產品的SPF和PA系數皆符合產品上標示的數值。日本JCIA 採用ISO 24444是SPF人體實驗,而ISO 24442則是抵擋UVA功效的人體實驗。該代理商指「ÍPSA」(#12)的主要防曬成分是物理防曬,若成分無法均勻分佈成完整的防禦膜,測試結果將大受影響。而「Anessa」(#22)屬2018年2月的舊配方,新配方已於本年3月在香港上市。「Shiseido」(#28)是混合性防曬乳,建議消費者於日曬前均勻塗抹防曬乳。

 

「Curél」(#13)、「Sofina」(#14)、「Allie」(#17)和「Bioré」(#19)的代理商表示,該4款產品符合日本當地對防曬產品的要求,按ISO 24444及ISO 24442進行SPF和UVA防曬效能的測試,而測試結果顯示產品符合標示的防曬效能。根據日本要求PA System只能按ISO 24442進行評估。而中國、韓國亦接受這2個標準的測試結果。歐盟、澳洲及紐西蘭等地則按ISO 24443進行UVAPF值的測試。不同測試方法得出的UVAPF值未必能直接比較。

 

「Neutrogena」(#18)的代理商指該產品已於2020年7月下架。

 

「Laneige」(#21)的代理商表示,產品為韓國食品及藥物安全管理局及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可的功能性化妝品及防紫外線專門化妝品產品,其SPF/PA值標籤是基於韓國研究機構經臨床測試而獲得。其測試結果顯示產品SPF值為54.5,與消委會測試結果並無明顯差別。而兩者測試出現差距,或因進行研究的樣本皮膚類型、以及研究員的評測方式不同所致。該公司表示其UVA測試是以ISO 24442標準進行,而消委會則基於ISO 24443方法進行測試,因此數值不能直接比較。該公司指現時中國、韓國及東盟均採用ISO 24442標準進行UVAPF測試,因此產品上的標籤說明符合法規要求。

 

「Dermacept」(#23)的代理商表示,該產品經第三方檢測公司進行測試,按ISO 24444及ISO 24442進行SPF和UVAPF的測試,以證明其防曬效能。該公司又表示根據日本要求PA System只能按ISO 24442進行評估,不同測試方法得出的UVAPF值未必能直接比較。加上人體測試一般存在誤差,即使配方和方法相同,亦有可能因不同測試者和被測試者而得出不同的測試結果。

 

「Eau Thermale Avéne」(#24)的代理商表示,產品符合歐盟《化妝品條例》的要求,按ISO 24444及ISO 24442進行SPF和UVAPF的測試,以證明其防曬效能符合SPF50+。

 

「Fancl」(#29)的代理商表示不同意消委會的評核。該公司向本會提交兩份測試報告(美國實驗所、國家藥監局認可的實驗所),以證明其產品達SPF50+及PA++++。該公司向本會提交國際文獻指出即使同一產品用相同測試方法,於不同實驗所得出的SPF值有機會出現極大差異,實驗顯示一個標示SPF50+的產品,該文獻指出於6間實驗所檢測,3間得出SPF達50+,3間卻得出SPF5.5,10.2,15.8。原因是執行上的差異,因而建議不應只靠單一報告作準。該公司又表示歐洲皮膚科學會於2020年指出,目前的SPF測試法仍受測試方法上的差異影響令結果出現可變性,該會認為應繼續研究及改良測試法。該公司邀請兩位香港大學教授審視3份測試報告及國際文獻後,亦認為不應只靠單一報告作準。該公司表示消委會的UVA測試並非於人體皮膚進行,而其委託的兩間實驗所,均於人體皮膚進行測試。結果為PA++++,人體皮膚的測試結果更可靠。另外,該公司指由於SPF值的測試是用ISO 24444的2010年版本,而目前已有2019年版本,該公司認為新版本能更準確地應對高SPF值的測試。同時PA值用人體測試更為可靠。該公司表示為達到「準確」及「公平」,消委會應另外委託兩間實驗所再次測試,讓消費者有更準確的認知。該公司向本會提交共3份文獻。

 

[本會按:是次測試中所有樣本皆由同一所國際認可的實驗室,以相同的國際標準進行測試,為求達到公平和公正的測試結果。]

 

「Bio-essence」(#30)的代理商表示,該產品推出市場前經專業化驗所作可信性及準確性高的體外測試,證實其SPF50+及PA++的功效。而是次消委會則運用人體肌膚測試,測試結果會因為塗抹用量及方式而影響產品效果及測試結果。該代理商指產品均經過科學實證、臨床醫學驗證及科研數據支持,並獲得多種專業認證後才推出市場,並拒絕動物測試,絕對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