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行為研究報告
消費者認知行為略有進步 惟回收行為卻裹足不前
第二份研究報告發現消費者於2個主要指數包括「消費者的認知和態度」和「消費者的行為和意願」均略有進步,但升幅輕微。這2個主要指數分別由8個次指數組成,當中「回收行為」是唯一一個沒有上升的次指數,維持在較低的63分,情況值得關注。
受訪者普遍對可持續消費有所認知,不少亦關注產品的可持續性,包括產品製造及使用過程中會否對環境造成污染及其壽命;相反,較少受訪者關注產品是否過度包裝及是否經常推陳出新而導致不必要的替換等。
在行為及意願方面,絕大多數(87%)的受訪者表示願意支付額外費用購買環保或以可持續方式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然而,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此類產品於市場上「不足夠」或「非常不足夠」;亦有近半數受訪者表示並非經常購買此類產品或服務,原因是「沒有足夠資訊」、「太昂貴」及「不容易獲得」。
紙張及塑膠的回收行為呈下降趨勢
6項常見的回收物料中,只有約3成受訪者表示「常常」或「有時」回收金屬、玻璃或小家電;約一半表示會回收衣服、紙張或塑膠。不過,分別有約3成(27%及32%)受訪者表示「很少」或「從不」回收紙張或塑膠,與5年前的調查相比(22%及27%)有所上升,顯示不回收紙張或塑膠的比例增加。消費者因對回收服務的管理缺乏信心,所以參與回收的意欲下降。另外,約1成受訪者表示並不容易做到家居廢物分類,最大的原因是回收設施不足或地點太遠,以及懶惰/嫌麻煩。

是項計劃由可持續發展基金資助
要重建消費者的信心,本會建議:
- 加強公眾教育及建構支援平台,以培育對可持續消費的認知及文化
- 增加市面上環保產品及服務的供應及選擇,並提供誘因鼓勵消費者購買
- 制訂方便使用、嚴謹及具透明度的廢物管理系統,以重建消費者參與回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