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減磅餐 聲稱營養素不可盡信

減磅餐 聲稱營養素不可盡信

不論減重或增肥,除了運動,吃得精明也是成功關鍵。近年相繼出現不少提供營養餐的公司,提供減重、增肌及素食等不同餐單選擇。這些餐單一般都標榜經專業人士設計,並可送遞上門。本會是次調查主要涵蓋減重或瘦身餐單的資料,並隨機測試了當中9款營養餐樣本,結果發現8款的能量、蛋白質、總脂肪及/或碳水化合物的實際含量與營養標籤標示值不符!差距最嚴重的1款餐單的實際總脂肪含量甚至比標示值高出逾2倍之多。


此外,本會職員試食後發現大部分減重餐膳的分量偏少,即使較靜態的女性進食全部分量也未有飽足感。意志稍不堅定,便會添吃小食。究竟消費者進食這類營養餐能否有效減重?長遠對身體可能構成甚麼影響?
 

持份者意見或回應

1. 不少人期望透過飲食減重瘦身而訂購營養餐,選用這類服務要注意甚麼?

營養方面:每餐都應包含各種食物組別,並在兩餐之間補充水果和奶製品或其替代品,以攝取均衡的營養。各種食物組別的推薦比例可參考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的「健康飲食餐盤」(下圖)。

 

該會建議消費者選擇有提供營養標籤和成分表的產品,更容易了解膳食計劃能否滿足他們的營養需求。

 

食品安全方面:消費者收到食物後,應盡快食用或將食物妥善存放在雪櫃內,以防止細菌滋生。如食物在室溫下放置超過4小時,則必須丟棄。在網上訂購外賣食品時,應避免高風險食品(例如生食或半熟食品),長者、幼童、孕婦和免疫力較弱等高危人士更應加倍注意。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尤其是癌症、糖尿病、腎病人等)考慮訂購營養餐前應諮詢註冊營養師或醫生的意見,以確保膳食計劃適合他們的健康狀況。
 

香港營養師協會意見

2. 消費者應如何調節飲食健康地減重?

營養需求量主要取決於性別、年齡、活動水平和健康狀況。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可接受常量營養素分佈範圍(AMDR)分別為總熱量攝取百分比的45-65%、10-35%(一般人士每公斤體重需要0.8-1克蛋白質)和20-35%。然而,消費者亦應注意脂肪的種類、鹽和糖的攝入量、烹飪方法、使用的配料,避免食用加工肉類、過多的調味料及醬汁(可能含有高鹽和糖)、肉類的脂肪部分等。理論上,當能量攝入少於能量消耗時,體重便會減輕。每天減少約500千卡的能量攝入,每周便可減重約0.5公斤。

 

3. 消費者如何自行製作營養餐?

消費者可參考上述的「健康飲食餐盤」。營養均衡的膳食應包含6組食物。

 

  • 全穀物:比精製穀物例如白米含有更多的營養成分;它對我們的血糖水平的影響也較小
  • 多種蔬菜:成年人應至少吃3份蔬菜(相當於1.5碗煮熟的蔬菜/3碗蔬菜沙律)
  •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瘦肉、去皮家禽、魚、海鮮、大豆、豆腐和其他豆類是健康的蛋白質來源
  • 各種水果:每天吃兩份水果以獲得各種營養和抗氧化劑
  • 乳製品及其替代品:例如加鈣的豆漿,以獲得蛋白質、鈣和其他必需營養素
  • 健康的脂肪:每周吃兩份含油量高的魚以獲得Omega-3脂肪酸,和吃一些無鹽和無糖的堅果和種子作為零食,以獲取不飽和脂肪、纖維和抗氧化劑,促進心臟健康。

4.對於希望減重瘦身的消費者有甚麼建議?

  • 設定合理的目標和速度,以每周減重0.5公斤較為健康,並利於長期維持;
  • 制定「可執行」的飲食和運動計劃,以循序漸進為原則,若減重計劃難度太高便容易導致失敗;
  • 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重任何一餐;
  • 注重飲食質量,均衡進食每個食物組別,以獲取各種重要的營養素來維持健康;
  • 充足的蛋白質和蔬果配以適量的全穀物(例如:糙米、紅米等)和健康的脂肪(多元不飽和脂肪和單元不飽和脂肪)是減重瘦身的關鍵;
  • 了解營養標籤內容,有助選擇合適的食物;
  • 鼓勵消費者從簡單及感興趣的運動開始,建立運動習慣;
  • 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活動水平及健康狀況都會影響減重瘦身的進程,建議消費者諮詢專業註冊營養師以協助制定專屬的減重瘦身計劃和菜單,配合記錄日常飲食和運動詳情,定期檢討計劃的實行情況。

 

營養師對是次調查的9款餐單的意見

該會建議平均分配營養素的攝入量,避免在一頓飯中攝入過多某類的營養素,不論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還是脂肪。


如果一天吃兩次高蛋白餐(尤其是那些不經常進行重量訓練的人),例如#2、#4、#6、#7及#9,蛋白質攝入量可能會過量。進行重量訓練後吃高蛋白餐可支持肌肉生長,但建議在其他餐/非訓練日吃相對較少蛋白質以防止整體過度攝入蛋白質。(實際蛋白質需求取決於訓練強度和頻率,部分人可能需要高蛋白質,攝取量取決於具體情況。) 


#2、#3、#4、#5、#8及#9的脂肪含量比例大大高於AMDR的建議(見題2),不少專家認為,限制飽和脂肪的攝入並攝入足夠的不飽和脂肪是健康飲食的理想方法。因此,該會建議食品公司應標示每餐的飽和脂肪含量,以便消費者作出更健康的選擇。


是次調查的餐單含有相對較少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2、#3、#4、#7及#9,希望採用低碳水化合物或生酮飲食的人可能會選擇這類餐單。然而,生酮飲食並不適合所有人,該會建議訂購該等餐單前,先尋求註冊營養師的專業意見。極低的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會導致疲勞、頭痛、頭暈和易怒。


部分餐單的鈉含量很高,對健康並不理想,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應少於2,000毫克(即略少於一平茶匙鹽,約5克)。#1及#9幾乎達到成人每天的鈉建議攝入量;而每日吃2至3餐#6及#8亦會接近甚或超過成人每天的鈉建議攝入量。


資料由陸肇麟營養師提供

為降低糖尿病、腦血管病、部分癌症(例如乳癌、前列腺癌、大腸癌、胰臟癌)等慢性疾病的風險,超重和肥胖的人士應以健康的方法減重。減重人士於限制熱量攝取的同時,仍需維持均衡飲食,每天的飲食應包括穀物類、奶類及代替品、蔬菜、水果、肉魚、蛋及代替品的食物,確保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以維持健康。除飲食外,減重人士多進行體能活動以增加熱量的消耗亦同樣重要,透過健康均衡的飲食和活躍的生活模式從而達至持之以恆的體重管理。

 

有關消委會就營養標籤轉介的產品,食安中心正與相關廠商就那些屬預先包裝食物的營養餐作調查及跟進。


業界為預先包裝食物製備營養標籤和作出營養聲稱時,應細閱相關法例,並可參考中心編製的《營養標籤及營養聲稱技術指引》。此外,為保障食物安全及公眾衞生,持牌食店提供的外賣及外送食物服務(包括網上銷售)必須遵守相關持牌條件,包括有關食物容器、食物存放及運送溫度等。食物製造商、外送人員與消費者均應留意食物配送時的溫度與衞生,確保食物安全。

 

「Bain Marie」(#1)表示由於餐單屬低碳水化合物,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及纖維更為重要。標籤上的卡路里只顯示最高水平;而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蔬菜及水果提供,而非穀物。


「Fitasty」(#5)表示因疫情嚴重影響原定豬肉供應,為確保營養餐供應正常及提升質素,於是轉用歐洲無激素豬肉,該種豬肉的肉質與原定的不同,脂肪及卡路里亦有所影響。該公司稱營養師已就新採用的豬肉重新計算營養標籤,但由於新舊兩款標籤相似而導致包裝的新手同事錯用了舊款標籤,因此測試結果跟標籤不同。該公司表示深感抱歉並即時作出改善,為免日後發生同樣問題,已即時銷毀全部舊有標籤,而日後每款營養標籤於包裝前需由主管核對一次。該公司認為是次測試結果仍屬健康餐標準。


「NOSH」( #8)表示該公司已於5月中旬委託2間國際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再次進行檢測,而檢測食物及份量與較早前提交予本會之食物及份量相同。第三方檢測結果與該公司食物標籤上的部分營養資料稍有不同,懷疑差別在於計算方式或資料庫的不同(該公司沿用USDA 2016資料庫)。該公司稱第三方檢測機構亦提出檢測結果可能會受食物水分含量所影響。該公司已與合作的註冊營養師跟進並預計於近期內更新,而受影響之餐點已暫停供應。該公司亦會對其他餐點再作出抽樣檢查,以確保營養資料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