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臘腸逾8成 脂、鈉、糖 「3高」
部分含禁用染色料、塑化劑超標

用臘腸作為配料的菜式常見於秋冬日子的餐桌上。然而,美味背後,隱藏著高脂高鈉的健康危機。此外,早前有報道指本港市面的臘腸驗出大量重金屬,因此本會搜購了30款臘腸樣本,除了測試其營養成分之外,還檢驗重金屬、禁用染色料、防腐劑、塑化劑、多環芳香烴等物質的含量。結果發現大部分樣本屬於高脂、高鈉和高糖,而部分預先包裝樣本檢出的脂肪和鈉含量與營養標籤存在頗大差異,更有預先包裝樣本完全沒有營養標籤和成分表。另一方面,有非預先包裝樣本檢出禁用染色料紅2G和若丹明B。

持份者意見及回應

現時,食品法典委員會未有就臘腸制訂鉛和砷含量的標準。在本港,食物內的鉛和砷含量受《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規管,除了訂明個別食物中金屬雜質的上限外,亦禁制食物含有對健康構成危險或損害健康的金屬分量。該中心按《規例》進行的風險評估顯示,所有臘腸樣本在正常食用情況下不會影響健康,符合本港法例要求;其鉛和砷的含量亦符合內地相關標準。

 

此外,在樣本驗出的多環芳香烴及塑化劑在正常食用情況下不會影響健康,符合法例要求。另外,除5個產品沒在市場出售外,中心調查發現1個產品涉嫌違反標籤規例,已提出檢控。就涉及懷疑使用不准許染色料的產品,中心跟進樣本的檢測結果合格,符合法例要求。其餘涉及營養標籤的跟進樣本,正待檢測結果。

 

由2020年至今年11月,該中心共抽取超過290個臘腸樣本作化學檢測(包括染色料、塑化劑、金屬污染物、防腐劑、多環芳香烴及營養素含量等),全部已完成測試的樣本均通過檢測。

 

市民應保持均衡飲食,閱讀營養標籤,選擇脂肪、鈉和糖含量較低的產品。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加工肉類歸類為「令人類致癌」,市民應避免進食過量臘腸等加工肉類,以減低患大腸癌的風險。

「樓上」(#2)表示,是次測試檢出的亞硝酸鹽屬極微量,有要求供應商按優良製造規範使用硝酸鹽,所以正常食用量下,是符合國際的安全參考值。該公司又指檢出的鉛含量和營養素均符合相關法例要求。

 

「大棧」(#3)表示,該產品樣本完全符合本港《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和《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

 

「價真棧」(#11)表示會盡快改正資料。

 

「光大」(#13)向本會提交其標籤資料、產品重量和各項營養素的含量數字。

 

「裕華」(#15)表示,因為印刷錯誤把能量的單位「千卡」印錯為「千焦」,已經即時更正標籤。該公司又向本會提交證書,稱產品經過國家的出入境檢驗檢疫合格,具有質量保證。該公司又交來測試報告,指其產品沒有檢出塑化劑DBP。

 

「尚品」(#16)表示,在收到本會的測試報告後,已將相關產品下架。

 

「裕和合記」(#24)表示確認該產品符合香港法例及要求。

 

「錦祥號」(#27)表示,以為只染半截臘腸繩不會對臘腸造成影響,選用了禁用色粉以達至繩子鮮艷漂亮效果,從而造成臘腸受到色粉污染。

 

「旺角金旺中西藥批發行」(#30)表示,以後不會買進這種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