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益生菌真「有益」?
錯買亂食可損健康

現代人生活節奏急速,加上飲食不均衡,經常進食高脂、高鹽、高糖的食物,容易出現腸胃問題,例如便秘和消化不良等。針對這些問題,市場上有各式各樣的膳食補充劑和健康產品,益生菌(probiotics)是其中一種廣受消費者歡迎的膳食補充劑。不過,市面上益生菌產品林林總總,當中的成分、功效和種類都各有不同,消費者如何作出選擇?服用益生菌又是否一定「有益」?

甚麼是益生菌?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工作組(Joint FAO/WHO Working Group)的定義,益生菌是一種在攝入適當數量後會對人體產生益處的微生物,成為與人體建立互利共生關係的共生菌,有助維持腸道內菌群的平衡。

 

人體的腸道裡住滿了不同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霉菌等。一般成年人的大腸內,可以有超過四十兆的細菌,種類有過千種;當中包括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好菌」,亦不乏對健康有不良影響或會致病的「有害菌」和介乎兩者之間的「條件菌」。

 

腸道內細菌的種類和數量,以及環境的改變都有機會直接影響腸道中免疫細胞的運作,繼而影響人體健康。醫學實驗證實,腸道中如果長期有過多的有害菌,會增加有害物質的產生。一旦腸道菌叢失衡,有機會引致免疫系統同樣失衡、腸胃道發炎等健康問題。

 

益生菌名稱的前半部分是益生菌所屬的「菌屬」(Genus),後半部分為益生菌的「菌種」(Species),之後的編碼(一般由大階英文字母和數字組成)則是菌株(Strain)。

 

解構益生菌

 

根據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WGO)所發表的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全球指南,要確定一個產品內的益生菌是否能達到某種健康功效,應要按該菌株有關的臨床研究數據,而國際益生菌協會(International Probiotics Association)所發表的自願性行業標籤指南亦表示益生菌產品應清楚標示其益生菌的菌屬、菌種和菌株。

 

經過多年來的醫學研究,目前被醫學確定存在於人體內的益生菌約有17個菌屬,現今最多科學研究的益生菌屬於兩個主要菌屬: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和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其他較常見的菌屬有釀母菌屬(Saccharomyces)、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腸球菌屬(Enterococcus)等,但其效用仍有待更多科學研究驗證。

 

乳酸桿菌屬

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是「乳酸菌」的一種,當中有多達170種菌,是人體消化道常見的菌屬。乳酸桿菌能夠在代謝糖分的同時產生乳酸,令腸道環境的酸鹼度降低從而抑制害菌的繁殖,調節菌叢平衡,改善消化,加速腸道蠕動,從而緩解便秘與消化不適。另外,由於乳酸桿菌能夠幫助消化乳糖,患有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的人服用乳酸桿菌有助減輕食用奶製品後的不適。

 

乳酸桿菌屬中常見的益生菌:

 

  • 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 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

  • 洛德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雙歧桿菌屬

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是其中一個廣被研究的益生菌菌屬,這類菌屬是天然存在於腸道內的微生物群中。雙歧桿菌不但能製造出乳酸,還能製造出維他命B群及醋酸等對身體有益的物質。醋酸有助抑制有害菌的生長,而且保持大腸內的酸性也可有效抑制由有害菌製造出來的有害物質,對維持良好的腸道環境有很大幫助。

 

雙歧桿菌屬中常見的益生菌:

 

  • 比菲德氏菌或稱雙叉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 嬰兒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 動物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 長雙歧桿菌或稱龍根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 短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reve

 

鏈球菌屬

鏈球菌屬當中的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是一種乳酸菌,在乳酪中常見的益生菌,與保加利亞乳桿菌一起發酵生產乳酪。嗜熱鏈球菌可以為保加利亞乳桿菌提供生成嘌呤所需的葉酸與甲酸。因為已被大量研究和使用於食物發酵之中,這種菌的安全性受國際認可,加上其耐酸、耐鹼、耐熱的特性,可增加到達腸道的數量。

 

腸球菌屬

腸球菌屬(Enterococcus)是在人體腸道內常見的一種細菌,亦是乳酸菌之一。由於這類菌種較為容易生產,所以常見於不同的益生菌產品中,當中最為常用於益生菌產品的是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這兩種菌在腸道內一般無害,但一旦進入其他身體部分有機會引致嚴重的感染。

 

經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工作組最新的安全評估,這2種菌株較不穩定,容易被污染,或有遺傳物質的移轉而變成致病菌的風險。研究指腸球菌菌株具有抗生素萬古霉素(vancomycin)的抗藥性,而且評估亦發現部分具有抗萬古霉素抗藥性基因的腸球菌菌株與醫院內的感染個案有關,因此不建議將這兩種腸球菌作為益生菌供人類使用。台灣的食品藥物管理署自2019年7月1日起(以產品製造日期為準),限制「糞腸球菌」及「屎腸球菌」在未經確認其食用安全性前,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如果廠商仍然希望在食品或膳食補充劑中添加這兩種腸球菌,必須向當局提供其菌株之基本資料、詳細生產加工過程、品管及儲存方式、預計使用方式及用量、安全性證明及不具致病性證明等,申請以確認食用安全,經當局確認後才能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根據2017年國際益生菌及益生元科學協會(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on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ISAPP)的定義,益生元(prebiotics)是一種不被宿主消化,但能被益生菌所利用,從而促進宿主健康的物質。益生元一般是不同種類的水溶性纖維,包括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果寡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和菊糖(inulin)等。

 

益生元除了能夠幫助大腸內益生菌的生長之外,還有其他健康功效,包括促進鈣質吸收、降低血脂和增加糞便重量,繼而有助排便。

 

身體老化或患上慢性疾病

海外研究指隨著年齡增長和身體的健康狀況影響,腸道內好菌的種類與數量有機會相繼減少,令身體的免疫力下降;研究亦提出部分健康問題與這些腸道微生物的變化有關。

 

飲食以高糖、高脂為主

益生菌需要水溶性纖維作為食物,但現代人經常進食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和加工食品,加上未有攝入足夠的蔬菜和水果,會影響腸道菌叢內益生菌的生長及繁殖。

 

服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用於治療和預防細菌感染的藥物,作用是殺死細菌或使細菌停止繁殖,但在殺死體內的致病菌的同時,亦有機會殺死腸內的好菌,影響腸道菌叢生態的平衡。如有需要同時服用抗生素及益生菌,建議先詢問醫護人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