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測試結果
用同類麵粉製作食物,質感卻不同?
蛋白質含量和吹泡儀測試
麵粉的蛋白質含量是影響其特性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一般而言,蛋白質含量愈高,能形成的麵筋愈多,韌性也愈高。吹泡儀測試(alveograph test)透過以麵粉製成麵糰後,壓成的麵片在施加壓力下爆破的數據,而分析麵糰的特性。因此,是次研究進行了蛋白質和吹泡儀測試,了解同類麵粉特性的差異。吹泡儀測試參照EN ISO 27971標準方法進行,先測試麵粉樣本的水分含量,再因應各樣本的水含量,加入一定分量的鹽水混合成為麵糰(恆量加水),將麵糰壓成片狀後靜置,然後進行測試。麵片於吹泡儀內被吹成薄氣泡,直至破裂。過程中,吹泡儀記錄氣泡內部壓力的變化,製成圖表,獲得W值、P值和L值等麵糰特性指標。
W值(麵筋強度)普遍被認為是麵筋強度的指標,與麵筋的含量和質量有關,可代表麵糰的保氣性表現,用來區分麵粉屬低、中或高筋麵粉。然而,由於吹泡儀分析是基於麵糰而非麵筋進行,因此W值也會受其他變數的影響,例如較高的水分含量會降低W值。P值是麵糰韌性(tenacity)指標,L值是延展性(extensibility)指標,其後計算出P/L值,可了解麵糰的韌性與延展性之間的平衡,即是麵筋強度的平衡性。
期刊《黑龍江農業科學》於2009年刊登的文章指,低筋、中筋和高筋麵粉的W值(麵筋強度)(以10-4焦耳表示)分別約為<170、170至250和>250。P/L值(韌性和延展性的平衡)介乎1.6至5.0代表麵糰彈性好,但延展性較差,屬韌性型麵粉;P/L值介乎0.8至1.4,代表麵糰彈性和延展性均屬良好,屬平衡型麵粉;P/L值介乎0.2至0.7,其代表麵糰彈性較差,但延展性好,屬延伸型麵粉。
吹泡儀測試限制
吹泡儀測試所得的參數,不能用來斷定哪款麵粉的特性最好,而是讓消費者了解即使標示為同一類別的麵粉,也會有不同特性,同時亦可參考參數,以揀選較為適合的產品。
是次有6款樣本於測試時,被實驗室評為未能以EN ISO 27971標準方法,得出準確的結果,故不適宜進行分析,包括「李祥和」(#8)、「嘉禾牌」(#13)、「富澤商店」(#26)、「Essential Waitrose」(#27)、「M&S Food」(#28)和「Bob's Red Mill」(#29)。不同的因素會影響到測試結果的準確性,例如樣本添加了其他成分、原料包含硬小麥、或樣本是全麥麵粉,均可令麵粉的水分吸收能力、韌性等有所不同,以致根據EN ISO 27971標準方法,麵粉恆量加水進行測試時,未能得出具代表性的結果。
低筋麵粉
測試結果顯示,「壽桃」(#7)和「李祥和」(#8)的蛋白質含量較內地低筋麵粉的標準(每100克不多於10.0克蛋白質)高,每100克含量分別為11.9克和10.2克,代表該等樣本可製造的麵筋或較其他低筋麵粉的多。8款完成吹泡儀測試的樣本的平均W值(麵筋強度)(以10-4焦耳表示)為151,當中「百絲牌」(#6)和「壽桃」(#7)所得的W值偏高,分別為218和343,與中筋麵粉的參數較為接近,#7的W值更比所有完成吹泡儀檢測的中筋麵粉樣本高。該樣本的P值(韌性)亦較其他低筋麵粉高,所製造的食物或較結實和有嚼勁。一般而言,低筋麵粉較常用來製作蛋糕、餅乾等鬆軟的食物,所以選擇W值和P值較低的麵粉較合適。如果消費者希望減低麵粉的麵筋強度,可嘗試添加多些水分或液體降低P值,又或混合一些蛋白質含量、W值和P值較低的麵粉,以降低整體麵粉的麵筋強度。
中筋麵粉
「嘉禾牌」(#13)的蛋白質含量為每100克含12.5克,達內地高筋麵粉的標準(每100克含12.2克或以上蛋白質),此樣本可製造的麵筋或與高筋麵粉相若,惟未有完成吹泡儀測試(見上文「吹泡儀測試限制」一節)。其餘8款完成吹泡儀測試的樣本的平均W值(麵筋強度)為245,如想使用中筋麵粉製作麵包或較有嚼勁的食物,可選用W值和P值(韌性)較高的樣本,不過也要留意若樣本的L值偏低,麵糰或較難揉捏成理想大小。
高筋麵粉
高筋麵粉樣本的W值(麵筋強度)和P值(韌性)普遍較高。一些製作時間較長的麵包,需要選用W值較高的麵粉,以確保在最後的發酵階段還能保持良好的保氣性,「日本の台所」(#20)、「日清小麥粉」(#21)、「日清」(#22)和「金像牌」(#23)或相對較為合適。當中#21的P值為4款樣本中最低,造出的麵包或會有較多大小不一的洞,較有「空氣感」。而其他P值較高的麵粉,若於製造麵糰時添加多些水分或液體,亦可降低P值和增加L值(延展性)。惟P值愈低,除了降低麵糰韌性和保氣性外,亦會令麵糰較黏稠,難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