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命D
脂溶性維他命
維他命D
人體需要維他命D來維持血液內鈣(calcium)和磷酸鹽(phosphate)的正常水平,以協助骨骼的正常生長、肌肉收縮、神經傳導和身體的一般細胞功能等。維他命D有兩種主要形式,分別是維他命D2(麥角鈣化醇,ergocalciferol)和維他命D3(膽鈣化醇,cholecalciferol),它們的主要分別在化學結構上,但在人體內表現出的反應或治療維他命D缺乏性佝僂病(rickets)的能力是相同的。
攝取維他命D的途徑
人體皮膚在陽光直接照射下可合成維他命D3,亦是維他命D的主要來源。在日間進行户外活動,讓臉、手臂、手部皮膚短暫接觸陽光,可增加身體產生維他命D的機會,但切忌長期曝曬。此外,維他命D亦可透過食物攝取,例如含豐富脂肪的魚(三文魚、鱒魚、吞拿魚和鯖魚等)、魚肝油、肝臟和雞蛋等含有維他命D3,而維他命D2則存在於某些食用真菌中,例如冬菇。市面亦有添加了維他命D的牛奶飲品或植物奶。
圖1標示含有維他命D的牛奶飲品。
以三文魚為例,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食物資料庫記載,1塊210克煎三文魚扒(fried salmon steak)可提供17.6微克維他命D,已高於所有年齡人士的RNI,足夠1天所需。
表一:中國營養學會公布的維他命D推薦攝入量(RNI)及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
長期攝入過量可損害心腎
須注意,雖然維他命D對人體不可或缺,但也並非攝入愈多愈好。維他命D有助人體吸收鈣質,但如果攝入過量容易導致高鈣血症(hypercalcemia),血液中出現過多鈣,會在動脈或軟組織中形成沉積物,令腎臟和心臟受損。高鈣血症還有機會引起心律不正、嘔吐、食慾不振、便秘、體重減輕等健康問題。如果與鈣質補充劑一起服用,可能會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

圖2給嬰幼兒服用維他命D滴劑切勿過量。
母乳餵哺的嬰兒或需補充維他命D
嬰兒骨骼生長率高因而對維他命D需求相對較大,所以缺乏維他命D的風險也較高。嬰幼兒如長期缺乏維他命D可能導致佝僂病,骨骼不能正常鈣化以致變軟、變形和容易骨折,亦會出現生長遲緩和因低血鈣水平而引致痙攣。嬰兒出生前可從母體獲得並儲存維他命D供出生後最初幾個月使用。若母親在懷孕時沒有攝取足夠的維他命D,嬰兒可能會在出生後出現低血鈣的情況,而在童年時患上佝僂病的風險亦較高。
近年亦有本地研究顯示,缺少接觸陽光或維他命D不足的孕婦所誕下的嬰兒,若他們純以母乳餵哺,嬰兒出現維他命D不足的機會會較高。其實日常外出時,家長只需讓兒童的臉、手臂、手部皮膚短暫接觸陽光,便達到產生維他命D的效果,但應避免長期曝曬,以免曬傷皮膚及眼睛。12個月以下的嬰兒外出時則應以衣物適當覆蓋好,避免被陽光直接照射。以母乳餵哺的母親,可諮詢醫護人員以了解嬰兒和母親是否都需要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
市面上有維他命D滴劑供嬰幼兒服用,這些產品通常配有滴頭,能夠精準控制滴出的速度和劑量,降低因滴劑溢出而服用不足,或量取過量的風險,家長應該按醫護人員建議及標籤指示使用該滴頭,切勿以其他方式或工具量取,以確保劑量準確,並保持滴頭清潔,以免污染滴劑。曾有報道指出,2016年在丹麥有多名兒童因服用維他命D含量過多的滴劑而出現血鈣過高,當地衞生部門因而發出警示。家長給子女服用這類滴劑時必須留意分量,切勿過量。
參考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0至3歲嬰幼兒的維他命D的UL是每日20微克。照顧者要小心用量,過量服用有機會引致不同的健康風險。而由於嬰兒配方奶粉內應已有一定分量的維他命D,因此食用嬰兒配方奶粉的嬰兒,如沒有醫護人員指示,就不應再另行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
長者攝取足够維他命D以預防骨質疏鬆
成年人嚴重缺乏維他命D有機會增加患病風險如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或引致骨痛。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產生維他命D的能力會相應下降。因此,長者應注重均衡飲食,從膳食中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他命D,並且應進行適量的負重運動如步行、太極、健身操等、維持理想體重、不吸煙和避免酗酒,以預防骨質疏鬆症。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給65歲或以上人士的維他命D RNI是每日15微克。此外,維他命D會儲存在脂肪中,因此對於肥胖人士,體內或只有較少比例的維他命D在血液中流動供身體使用,相關人士或可諮詢醫護人員的意見,以了解是否需要服用補充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