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探究維他命…
過量攝取或損健康

香港人生活繁忙,飲食經常不定時定量,更可能有偏食的習慣,因此不少人會服用膳食補充劑以補足營養,當中以維他命(又稱為維生素)最為普遍。藥房、個人護理用品店、健康產品專門店、超級市場等零售店裡,充斥著林林總總標示含有維他命的補充劑,有些更標示適合長者、小童、嬰幼兒、男或女士等。其劑型有片劑、丸劑、膠囊、軟膠囊和滴劑,還有製成軟糖的。然而,是否人人都需要和適合服用維他命補充劑?購買及服用時,又有甚麼要注意?進食過量會有甚麼後果?從甚麼食物可吸收不同的維他命?本文將會為大家講解有關資訊。

維他命知多點

維他命的2大分類

維他命可分為脂溶性(lipid soluble)和水溶性(water soluble)兩大類。脂溶性維他命是可溶於脂肪或有機溶劑而不溶於水的維他命,包括維他命A、維他命D、維他命E及維他命K,人體吸收後可積存在體內,需要較長時間排出體外,如果攝入過多可引致中毒;而水溶性維他命就是能在水中溶解的維他命,包括維他命B群(維他命B1、維他命B2、維他命B6、維他命B12、煙酸、泛酸、葉酸、生物素)和維他命C。本文將先為消費者介紹脂溶性維他命。

參考的攝入量上限

關於一般人日常所需攝取的維他命分量,消費者可參考中國營養學會為中國居民建議的攝入量,當中包括膳食微量營養素的推薦攝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簡稱RNI)、適宜攝入量(adequate intake,簡稱AI)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簡稱UL)。RNI是指可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群及生理狀況群中絕大多數人所需的營養素攝入水平;AI是指通過觀察或實驗所獲得的健康人群的營養素攝入量,代表安全攝入水平;UL則是平均每日可以攝入營養素的最高量,而該分量不會對一般人群造成損害,亦即可安全服用而沒有嚴重副作用的風險,超過這分量則表示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機會增加,但這並不是必然會發生。此外,消費者亦可參考歐洲、美國和澳洲等國家制訂的維他命攝入量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