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过去十年,由于人口高龄化和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导致香港医疗服务需求激增。另一方面,为解决现时公私营医疗市场失衡的情况,政府一直鼓励公众更广泛使用私营医疗服务,以缓减公营医疗的压力。然而,消费者在选择医疗服务时,由于医患之间的资讯不对称,有可能较难格价和作出知情选择。若然私营医疗服务的收费的透明度不够,消费者甚至会因收到出乎意料的帐单而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有见及此,消费者委员会(「消委会」)就香港的私营医疗服务进行深入研究,发表题为「信心与价值:提升医疗价格透明度」的报告(「本研究」)。本研究旨在审视消费者在使用私营医疗服务时遇到的疑虑和痛点,寻找改善空间,并就提升收费透明度提出5项建议,供政府、持份者和公众考虑和讨论。
主要研究结果
本研究于2022 年10 月至2024 年12 月期间进行,深入研究病人寻医过程的4个阶段,包括搜集价目资料、搜寻医疗套餐、获取服务费用预算,以及排解收费争议。研究范围涵盖13间有提供卫生署建议的常见及非紧急治疗/程序(「30种治疗/程序」)的私家医院、以及128间提供与30种治疗/程序较相关的麻醉/内窥镜/外科程序的日间医疗中心的收费透明度措施。
是次研究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一)以曾获私家医院/日间医疗中心就治疗/程序提供服务费用预算/报价的病人(消费者)为对象的消费者问卷调查;(二)与在私家医院/日间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程序后,发现服务费用预算与最终账单存在价格差异的病人进行深入访谈;(三)以私家医院和日间医疗中心为对象的商家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医疗服务范围、现行价格透明度措施,以及他们对这些措施的意见;(四)就选定的治疗/程序,对私家医院和日间医疗中心的官方网站和市场推广资料进行桌面研究,并透过电话查询以获取价格资料;(五)在研究前后与持份者进行交流,包括政府和公共机构、医疗机构和医疗专业人士、病人组织和保险公司;(六)分析消委会接获与医疗服务相关的投诉个案;以及(七)检视选定市场的提升价格透明度措施。消委会从以上研究分析归纳出下列消费者在寻医过程遇到的问题:
搜集价目资料:
- 相关价目资料难明/不足/不存在
- 提供或解释价目资料的责任谁属欠清晰
- 过往收费统计数据 — 普遍认知不足、没有适时更新、易读性低
- 医生和私家医院/日间医疗中心费用的收费机制含糊
搜寻医疗套餐:
- 30 种常见及非紧急治疗/程序的医疗套餐并未普及
- 医疗套餐未有清楚列明额外收费
- 不同机构提供的医疗套餐不一,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
获取服务费用预算:
- 缺乏详尽的书面服务费用预算
- 服务费用预算内并未有列明其他专科和麻醉科医生身分
排解收费争议:
- 遇到价格差异的消费者未必会获解释
- 消费者因各种考虑鲜有作出投诉
建议
为加强消费者保障自身权益的能力,缓解资讯不对称的问题,消委会提出5项建议:
1. 通过搜寻工具便利消费者获取价目资料
2. 推广使用医疗套餐
3. 要求提供清晰和书面的服务费用预算
4. 优化现行关于提供价目资料的监管框架及处理收费争议的机制
5. 多方合作加强消费者教育
总结
透过这份研究报告,消委会希望提高公众对本港私营医疗界别价格透明度问题的认知,并呼吁政府、业内专业人士、持份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共同协作,循序渐进落实建议,以改善现时消费者保障的不足之处,通过减少资讯不对称来使消费者更有能力为其健康作出知情决定,最终实现一个更加透明、值得信赖和负责任的医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