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的迷思
调味品的迷思
很多消费者习惯把调味料放在炉灶旁边,方便于烹调食物时使用。但煮食时,炉灶附近的温度升高,会使调味品中的油加速氧化,亦加速了细菌的滋生。再者,煮食时产生的蒸气有机会令调味品受潮,不仅会令细菌的繁殖加快,更有机会导致霉菌生长,释放出霉菌毒素。食用含有霉菌和霉菌毒素的食物,会危害健康。香港的房屋空间普遍狭小,厨房未必能预留其他位置摆放调味品。如果迫不得已把调味品放在炉灶旁,消费者宜经常检查其品质,以确保没有使用已变坏的调味品煮食。
《规例》规定预先包装食物须标示适当保质期(烹饪用的盐、除防腐剂外不加任何配料的糖除外),即「此日期或之前食用(use by)」或「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过了「此日期或之前食用」期限的食物即使外观和味道正常,但可引致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及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可能已经存在于食物内,不应食用。相反, 标示「此日期前最佳」的食物,例如大部分的调味品,过期后虽然质素下降,但一般仍可安全食用。
调味品的包装上大都会印有到期日供消费者参考,但到期日一般只适用于未开封、以及遵照生产商所指示的方法妥善保存的食品。如果储存不当,即使食品未过到期日,仍可能已变质。而开封后,调味品曾暴露于空气,或曾被不洁的餐具接触,可能加快细菌和霉菌滋生,包装上的到期日便不能作为参考。
如果调味品发霉,有些人因为不想浪费,会撇去肉眼可见的发霉部分,继续食用余下的调味品。但霉菌的菌丝可能已深入调味品的内层,不能凭肉眼观察到,而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也可能已遍布整瓶食物。消费者如果不慎进食了发霉的食物,可能会引发肠胃不适。长期或过量摄入某些霉菌毒素,更有机会增加患癌的风险。抵抗力较弱的人士,例如儿童、长者及长期病患者,食用发霉的食品后,更可能引发严重感染,甚至致命。若发现调味品发霉,应整瓶丢弃,切勿食用,以免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