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税贷留意实际年利率 莫贪平息免过度负债

税贷留意实际年利率 莫贪平息免过度负债

每逢来到一年的尾声,除了是佳节时分,亦是缴付税款的季节。一大笔税务开支,加上圣诞及农历新年等节日的额外消费,或会令不少人士为资金烦恼,纳税人或会考虑作税务贷款。现时市面有不少银行提供税务贷款,税贷广告多标榜「低利息」、「免手续费」等,纳税人应如何选择?应注意什么要点?

平息 vs 年利率

市面上的税贷宣传中多会提及「每月平息」或「实际年利率」等,两者有何分别?应如何比较?

每月平息

一般私人分期贷款,早期还款中利息占多,本金比例较低;越接近后期的还款中利息占越少,本金比例较高。每月平息(或月平息)(Monthly Flat Rate)则把全期应缴利息平均分配至每个月,方便贷款人计算每月及全期的利息支出。但需留意每月平息只反映利息开支,并未包括贷款所需的手续费、行政费等借贷成本。因此有意贷款人士寻找合适的贷款计划时不应只着眼或比较各计划的每月平息。以下例子一示范以每月平息计算利息开支:

 

例子一:以每月平息计算利息及还款额

贷款额:$10万

还款期:12个月

每月平息:0.2%

每月利息 = $10万 x 0.2% = $200

全期利息 = $200 x 12 = $2,400

每月还款额 = ($10万 + $2,400)/12 = $8,533.33

实际年利率

简单来说,实际年利率(Annualized Percentage Rate, APR)是一个以按年计利率显示个别银行产品的利率和各项收费的参考利率。以银行提供的贷款产品为例,其实际年利率已计算贷款利息、手续费及行政费等贷款成本,部分亦会计算现金或利息回赠等贷款优惠,但并不包括逾期还款利息、逾期还款手续费、提早偿还手续费以及礼券或礼品等贷款优惠。若个别银行将现金回赠或优惠计算在实际年利率内,应同时提供有关回赠或优惠不适用时的实际年利率。银行需按香港银行公会所订的方式计算实际年利率,及以合适情况下列明相关实际年利率,方便消费者比较不同银行的贷款产品。

 

贷款计划的实际年利率越低,表示相关贷款的所需成本越低。有意贷款的人士亦切勿误以为每月平息的12倍便等于实际年利率,可利用投资者及理财教育委员会提供的贷款及债务计算机(https://tool-debt.ifec.org.hk/tc/debt.html),输入贷款金额、还款期、每月平息以及费用等资料,计算相对的实际年利率、每月还款额及总利息及费用支出。输入前文例子一的资料计算,实际年利率为4.49%(见图一)。该计算机以香港银行公会指定方法计算实际年利率,让有意贷款的人士较容易一并比较其他贷款产品,但需留意该计算机已假设贷款手续费累计入贷款金额分期清还,惟实际情况银行或会于贷款人提取贷款时一次过收取相关手续费,因此得出的实际年利率或会有分别。

Pic 1

图一:投资者及理财教育委员会提供的贷款及债务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