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交税贴士
税贷的利息或会较一般私人贷款低,但贷款人始终需承担利息及/或手续费等开支。与其每逢税季便要四出搜寻便宜税贷,何不及早为未来的税款作出准备,节省税贷潜在的开支?
- 善用税务局提供的税款计算机(https://www.gov.hk/sc/residents/taxes/etax/services/tax_computation.htm)估算将要缴付的税款,并均分12个月,继而从每月收入中储蓄起相关金额,作为缴税储备。
- 利用银行帐户清晰划分不同用途的存款,每月支薪后将缴税储备即时从支薪帐户转帐至另一帐户作储蓄起来,避免日常生活消费耗掉本应储蓄的存款。
- 考虑每月支薪后以储备金额自行或设立银行自动转帐指示向税务局购买储税券。储税券是由税务局设立,协助纳税人储蓄以应付未来缴纳税款的计划。纳税人向税务局购买储税券后,当税款到期时税务局会向纳税人赎回储税券并支付利息(现时为年利率0.15%)。
- 收入不稳定的纳税人更需要积谷防饥,因银行就没有固定收入人士的贷款申请,审批时会更为谨慎,获批贷款的息率或会较高,或贷款额会较低,甚至未能成功申请。所以不论当月总薪金是多少,都必须将每月总收入的若干百分比储蓄起作缴税储备,万一到税季时收入不足又未能成功贷款时,仍有一定资金应付生活及缴税。
选择税贷计划贴士:
若有需要使用税务贷款,贷款人士应留意:
- 税贷广告多标榜「低息」,但广告中列出的最低利率,一般只适用于较大额贷款或特定还款期的贷款,如果贷款额未达到指定金额,利息或会大幅高于该最低利率。同时,广告中标示的「免手续费」或提供现金回赠等优惠,一般都有附带条件,若贷款不符合特定条件,未必获得优惠。贷款人切勿为获得较低利率或贷款优惠而草率申请无需要的额外贷款,因而多付了利息。
- 虽然部分税贷计划的还款期可长达60个月,暂时减轻每月还款的压力,但还款期越长,借贷成本亦会越高。同时,若还款期多于12个月,表示在下一个税季来临时,上一个税季的贷款仍未清缴。假如新税季又要贷款,财政便需承受更大压力。
- 不应只着眼宣传广告中标榜的每月平息或「免手续费」等字眼,应比较各税贷计划的实际年利率。实际年利率越低,贷款成本越低。
- 宜预留充足时间申请税贷及应货比三家,因影响税贷申请的因素众多,例如贷款额、贷款人入息来源、贷款人信贷纪录及评分等,不同银行对贷款申请的审批程序及条件未必完全相同,批出的贷款额及利息亦会有分别。但因申请贷款的次数亦会影响信贷评分,贷款人应比较不同计划后选出心仪计划再提交申请,避免同一时间向数间银行/财务机构申请贷款。
- 贷款前应先衡量自己的还款能力,避免过度借贷。虽然借贷可暂时解决债务上燃眉之急,但如果明知无力偿还仍作出借贷,加上需缴付贷款成本,变相把财政状况变得更坏,亦会影响信贷纪录,以至未来的贷款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