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共建可持续都市
回收行为要加把劲!

共建可持续都市 
回收行为要加把劲!

本会於今年6月发表第二份研究报告《可持续消费  知行融乐 – 消费行为追踪研究》,由可持续发展基金资助,探讨消费者对可持续消费的态度及行为於过去5年有否转变。此外,本会今年亦参与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的一项研究,分析现时食物和日用品包装是否方便消费者进行回收。结果显示,香港消费者在可持续消费的认知和态度,以及行为和意愿都有进步,惟回收意欲不高,而产品的可回收性(recyclability)低,生产商提供的回收资讯不足,加上回收业面对储存及运输的成本持续增加,令回收措施的成效略逊於国际水平。

产品环保包装

本会参与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Consumers International)的一项研究,发现大部分生产商没有在设计产品时考虑到包装的生命周期,「能够实践的可回收性」似乎被忽略。国际专家表示,虽然部分产品由可回收材料制成,但它们必须配合当地的基础回收设施才能真正被回收和再利用。

 

研究涵盖11款国际品牌的常见的消费品,先检视各产品上的包装资料,然后分别量度不同种类包装物料的重量,继而分析产品包装的可回收性。在香港购买的11款产品中,有8款未有清晰标示该如何处理包装废物及当中使用了多少回收物料(recycled content)。此外,研究亦发现消费者未能轻易地把产品包装回收,产品上未有提供足够的回收资讯,包装设计上亦用了不少复合物料(composite materials)或较难被分开的不同物料,消费者较难作回收前的分类和准备,减低其回收意欲。

 

11款产品的基本资料和包装的可回收性

 

本会期望企业能提供更清晰的产品资讯和回收指示,并在开发新产品时,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多选择天然物料或可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的物料,减少过度包装、避免在包装上使用复合物料,同时考虑为产品提供回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