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测可折合硅胶食物盒及杯 如何严选助走塑?

近年巿面出现不少可折合的硅胶食物盒和杯,除其耐热、柔软和耐用的优点,亦能节省空间,外出时既轻巧又方便携带。如逐步管制即弃胶餐具,可重用的硅胶食物盒和杯可以是有效代替品之一。但硅胶食物盒和杯接触食物和饮品时,会否释出过量杂质?应如何清洗和保养?

样本及测试方法

硅胶(silicone或silicone rubber),又称为有机硅胶或硅橡胶,是介乎合成橡胶和合成塑料之间的混合物,不同工序所制的硅胶有不同的特性,而硅胶产品亦因其特性被广泛应用,例如应用在个人护理用品、建筑用的密封材料、电子及电脑产品、医疗用的软性喉管和厨具等。硅胶耐高温和稳定性好的特性,令其广泛应用于餐厨用具。


不少人认为硅胶源自沙质的天然材料,其实硅胶与其他塑胶聚合物一样都是合成材料,含有多种来自石化燃料的化学添加剂,视乎不同用途而添加不同的化学物质。硅胶与其他塑胶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主链是硅(silicon)组成而不是碳(carbon)。硅胶的稳定性高但也有可能释出化学物质,视乎采用的原材料、制造过程的品质控制及用途而定。


与食物接触的硅胶产品一般要求较高,须达食品用级别(food grade),产品需符合接触食物物料的安全标准,例如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德国食品及消费品规例LFGB(Food, Consumer Goods & Animal Feed Act)或内地标准GB4806.11-2016等。

是次测试涵盖9款可折合食物盒和5款折杯。食物盒样本全部声称适用于微波炉加热,售价由$29至$130,标示容量由600毫升至1升,当中2款随产品附送餐具。折杯样本售价由$12至$200不等,当中1款只标示杯口直径,没有标示容量,余下4款标示的容量则由130毫升至470毫升。

现时本港并没有针对与食物接触物料的安全规定,国际间亦未有一套针对硅胶食物盒的统一食物安全标准。是次主要参考内地标准GB4806.11-2016《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检测硅胶物料的食物安全,包括3种模拟食物的总迁移量(overall migration)、高锰酸钾消耗量(potassium permanganate consumption)和浸泡液是否会有色泽迁移。此外,还参考德国LFGB的标准,检测硅胶物料的可挥发性有机物质含量(volatile organic matter)、总铅量(total lead)、总镉量(total cadmium)和感官表现(sensory evaluation)是否可接受。


至于食物盒或杯样本的上盖,标示的物料一般为聚丙烯(polypropylene)或聚乙烯(polyethylene),根据本会以往的测试结果,这些物料存在的食物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例如没有检出普遍受关注的塑化剂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故是次测试并没有包括产品的上盖物料。


部分食物盒的设计为防止酱汁渗漏会提供硅胶密封圈,因此亦测试了该等密封圈硅胶物料是否存有可挥发性有机物质及其高锰酸钾消耗量。


耐用程度方面,由于没有相关的国际标准可供参考,测试以模拟日常使用产品的方法,以特定器材折合样本1,000次,然后检视产品的折合处会否出现破损。


食物色素方面,对于食物盒样本,测试方法是先将2毫升咖喱汁和2毫升番茄汁分别置于样本的对角处,然后放入微波炉加热5分钟,放置2小时后将酱汁清除,然后把样本放入特定的洗碗碟机清洗1次,检视其色素残留的情况并予以评分。


折合杯方面,将90℃的热咖啡及室温的提子汁分别载入2个测试样本,放置2小时后倒掉饮品,然后把样本放入特定的洗碗碟机清洗1次,以检视样本是否有色素残留的情况并予以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