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数据使用及选择指南
智能手表及手环量度健康数据的功能
除了运动数据外,不少新款智能手表及手环声称可透过内置感应器,经较长时间监察或透过应用程式/介面便可获得佩戴者的健康数据,例如睡眠质素,用户晚上穿戴智能产品睡眠后,第二天早上便可获取推断的睡眠时间、评分及质素,部分产品可测量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pO2)及最大摄氧量(maximum oxygen consumption, VO2 max),较少数型号(例如#5、#11及#12等)声称有心电图(ECG)功能,或可监测心脏健康状况。不过,大部分产品都有标示不可取代传统诊断、只供休闲使用或功能临床测试于受控条件下进行等声明,用户如有疑问应谘询专业人士作较严谨的诊断。
选择指南
智能手表或手环不是精密仪器,并不能直接测量运动数据,只透过收集的手腕动作数据作估算,一般不会非常准确。测试结果发现,准确度与价格没有绝对关系,价格较高的型号不一定较准确,消费者可按个人喜好及要求、重视的功能作选择。
是次测试有5款智能手表及3款智能手环型号为本会以往测试样本的同牌子及系列的较新型号。比较两次测试结果发现,该等型号在估算距离及步数的整体准确度都有所提升,当中GPS数据推算步行及跑步距离的平均误差分别由3%及7.5%改善至同约1%,估算步数(步行及跑步)的平均误差则分别由7.3%及3.7%改善至2.2%及1%,可见产品设计有持续改善。
智能手表:「Garmin」Forerunner 55(#1,$1,699)于各项表现出色,电池表现尤其特出,#2至#16的总评分亦颇优异,均可考虑,当中「小米」Mi Watch运动版(#10,$899)、「Amazfit」GTS 2 mini(#14,$799)及「华为Huawei」Watch Fit(#15,$888)的售价较低。
智能手环:手环一般较智能手表轻巧,但功能亦较少,「Fitbit」Charge 4(#28,$1,328)的总评分占先,而样本#29至#34的总评分也不俗,可以考虑,当中不乏廉价之选,「Amazfit」Band 5(#31,$368)、「华为Huawei」Band 6(#32,$369)、「小米」Mi Smart Band 6(#33,$299)及「荣耀Honor」Band 5(#34,$239)的售价都低于$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