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各大超市定价差距大 善用格价工具精明消费

各大超市定价差距大 善用格价工具精明消费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超市的多种食品及日用品曾被抢购一空,部分储备食品例如罐头及急冻食品等货品组别的总平均售价在同年大幅飙升1至2成。随着疫情在去年稍微缓和,一篮子共230项超市货品的总平均价格在2021年较2020年稍为下跌1.9%,多款平均售价曾飙升的货品在去年有所下调,当中以罐头食品类别较为明显,下跌5.3%,然而部分货品的平均售价仍较疫情爆发之前为高。

 

另外,有不少市民反映超市部分货品价格在近期有所提高,由于年度超市价格调查的数据只截至去年12月,未能反映近期超市货品的价格走势,故本会另行于「网上价格一览通」收集今年1月至3月相关超市共90项网上货品的价格作分析,发现当中有不少货品的平均售价在近期均有所上升。

投诉实录

本会在今年首两个月收到与超市有关的投诉个案共93宗,当中有15宗与价格及收费争议有关,而去年全年接获的相关投诉共601宗,其中与价格及收费争议相关的投诉占119宗。

个案1:收费与广告宣传不符

刘先生在今年1月看到某超市于报章推广以$24购买3罐某一品牌的198克火腿猪肉的广告,于是到居所附近的超市分店购买,而该分店门外亦贴有相关的宣传广告,刘先生遂入店内以八达通付款购买该项货品,回家后却发现收据上显示该货品的收费为$38,而非广告中宣称的$24。刘先生认为有关超市的销售手法有欺骗之嫌,故要求本会向有关超市反映不满。

个案2:多款货品非以标示优惠价收费

张太在去年11月到某超市购买10多项货品,购买时一直都有计算所买货品的价格总数,约为$400多,但付款后却发现收据显示的收费总额为$514.7,而单据上大部份原本在货架上标示减价的货品均没有按所示的折扣价收取费用。张太随即向超市职员反映,并要求退回多收的款项。张太表示虽然最终获超市处理及退回差额,但她认为有关超市的做法有不妥,故希望本会记录其个案。

个案3:超市自家品牌食盐一加再加

方小姐表示某超市售卖的自家品牌粗盐,半年内曾2次加价,由原先每包$2.9加至$4.7,而最近再加至$5.7,她认为有关货品在半年间加价近1倍极不合理,要求本会将此个案记录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