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及实验室培育钻石比较
实验室培育钻石 VS 天然钻石
结构及特性
根据国际标准ISO 18323的定义,实验室培育钻石除了与天然钻石拥有本质上相同的化学结构外,亦具备与天然钻石本质上相同的晶体结构及物理(包括光学)特性。按照现时香港法例第362L章《商品说明(钻石的定义)规例》,天然钻石的物理特性包括:
然而,由于实验室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的生长环境完全不同,专业宝石学家仍然可以利用敏感度高的仪器检测出独特的原子级缺陷(atomic-level defects)。这些缺陷对光具有独特的反应,并可以通过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visible(UV-Vis)spectroscopy〕、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及光致发光光谱〔photoluminescence(PL)spectroscopy〕等仪器进行分析,在无损鉴定物质下,亦能区分实验室培育钻石及天然钻石。
由于实验室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的生长环境完全不同,专业宝石学家仍然可以利用敏感度高的仪器检测出独特的原子级缺陷(atomic-level defects),以区分两者。
鉴定报告书(俗称「证书」)
对珠宝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一般会信赖由国际认可的鉴定所发出的鉴定报告书,例如美国宝石研究院(GIA)或国际宝石学院(IGI)等机构。该两间机构均有为天然钻石及实验室培育钻石进行鉴定及评级,并采用相同的评级准则,即为人熟悉的「4C」:克拉重量(Carat)、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及车工(Cut),方便一般消费者比较钻石的质量。然而,由于委托国际认可的鉴定所为宝石进行鉴定及发出相关「证书」牵涉一定费用,若消费者选购重量较低(例如少于30份,即0.3克拉)或售价相对便宜的钻石,基于成本考虑,商户或未必会提供鉴定报告书供查阅。
为协助消费者更容易分辨商户售卖的钻饰属于天然钻石还是实验室培育钻石,GIA及IGI对天然钻石及实验室培育钻石所发出的鉴定报告书在模式及设计上亦有所不同。举例来说,GIA的实验室培育钻石鉴定报告书只有电子版本,而不设实体纸本;天然钻石鉴定报告书则设实体版本。至于由IGI签发的天然钻石鉴定报告书及实验室培育钻石鉴定报告书,亦采用了不同设计。天然钻石鉴定报告书的封面以蓝色作设计,而实验室培育钻石鉴定报告书的封面则以黄色作设计,有助消费者辨识及区分。
除了外观上的分别,「证书」亦会清楚列明所鉴定的宝石为天然钻石或实验室培育钻石,消费者在选购钻饰时宜向商户索取报告书作检阅,并多加留意其界面及字眼,避免不慎购入了与预期不同的钻石产品。
由GIA所发出的实验室培育钻石鉴定报告书样本(左)及天然钻石鉴定报告书样本(右)。
由IGI签发的天然钻石鉴定报告书样本(左)及实验室培育钻石鉴定报告书样本(右)采用了不同界面设计,有助消费者辨识及区分。(图片获授权摘录自IGI官方网站)
另外,消费者在购买钻饰时,亦可利用鉴定报告书的编号,于鉴定机构GIA或IGI的官方网站及/或手机应用程式即时验证报告,从而确认钻石及由商户提供的「证书」中载列的资料与鉴定机构数据库的资料是否相符,加强自身保障。若正确输入鉴定报告书的编号后,发现鉴定机构的官方资料明显与商户所提供的「证书」有所出入,消费者或需加倍留神,并向商户再三确认,以免堕入卖家失实陈述商品的陷阱。
腰棱位置的雷射印记
消费者在购买钻饰时,除了检视及验证商户提供的钻石鉴定报告书外,亦应核对该钻石腰棱位置的雷射印记,确认鉴定报告书中「Inscription(s)」一栏的资料与心仪的天然或实验室培育钻石是否一致。鉴定所一般会以雷射方式,在经鉴定的钻石腰棱位置刻上鉴定报告书的编号;若鉴定的为实验室培育钻石,则会另外刻上「LABORATORY-GROWN」或「LG」等字眼,以资识别。然而,消费者难以单凭肉眼阅读雷射编号,建议向商户借用辅助放大的工具,从而比对鉴定报告书及刻在钻石的字眼。
除了检视及验证商户提供的钻石鉴定报告书外,亦应核对该钻石腰棱位置的雷射印记,确认鉴定报告书中「Inscription(s)」一栏的资料与心仪的天然或实验室培育钻石是否一致。
本会职员早前以一般消费者身分,亲身到访市面上10间售卖实验室培育钻石的商铺,以了解并观察其销售手法及过程。整体而言,所到访的商铺职员乐意详细介绍实验室培育钻石、讲解鉴定报告书的内容、展示产品并协助消费者核对钻石腰棱位置的雷射印记。
如消费者有意前往心仪的店铺拣选实验室培育钻饰,可预先与商户沟通,留意是否需要提前预约,以免白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