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洁精基本小知识
洗洁精由水、表面活性剂、防腐剂、香料和着色剂等成分所组成。表面活性剂一般会透过溶解、乳化、分散等作用,将污渍从餐具表面分离。绝大部分的洗洁精含有多于1种表面活性剂,只要配方调配得宜便可减低个别成分对皮肤的影响,平衡清洁碗碟的作用和刺激皮肤的机会。而由于洗洁精配方含有大量水分,添加适量防腐剂可防止微生物在产品中滋生,避免产品出现颜色和气味转变的情况,甚至影响清洁效能。
洁净篇
起泡效果 vs 洗涤能力
不少消费者倾向拣选多泡的洗洁精,认为产品的洗涤能力较佳。一般而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nionic surfactants)的起泡能力良好,去油能力亦不错。而本会试验结果亦显示,表面活性剂总量较高的样本在试验所得的洗涤量亦较高。
清洁效能 vs 刺激皮肤
在洗洁精中较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SLS(sodium lauryl sulfate)、SLES(sodium lauryl ether sulphate/sodium laureth sulfate)和LAS(linear alkyl benzene sulfonate)。而SLS或SLES亦是部分洗涤量表现较理想的样本的主要成分。它们属成本较低的起泡剂,前者冲洗较容易,后者既有良好的清洁效能,又不会过度去除皮肤上的油脂。不过消费者也要注意,若使用含有高浓度SLS和SLES的产品后没有用清水洗净,残留在皮肤上,亦有机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引致绷紧、干燥的感觉。
反观洗涤量表现较逊色的一款样本,其所用的表面活性剂为coco-glucoside、myristyl glucoside和lauryl glucoside等,都是起泡能力稍逊的非离子(non-ionic)表面活性剂,但对皮肤的刺激性较低。
环保产品 vs 洗涤表现
到底环保与洗涤表现,是否「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其实部分环保认证标准(如欧盟EU Eco-label和美国环保局Safer CHOICE等)除了就产品对海洋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生物降解程度,以及包装物料等环保范畴的表现有要求外,对清洁效能也有一定要求。好像欧盟EU Eco-label就要求产品的洗涤表现不可低于德国美容化妆品及卫生清洁品产业协会(IKW)所建议的标准洗涤剂表现,以确保获得认证的产品能有效清洁。
在试验中,本会另按试验标准以指定的标准洗涤剂(standard detergent)进行试验,以确保试验环境和条件,以及技术人员的操作都没有明显差异。结果显示标准洗涤剂可清洗约15只碟子,而7款声称获第三方认证机构所颁发且认受性较高的环保认证样本,都可达到与标准洗涤剂相若甚至更理想的洗涤量(平均可清洗约20.4只碟子)。但亦须留意,即使产品获得环保认证,不代表其中不含致敏物质。
致敏篇
很多人为求方便,清洗碗碟、厨具时都不会戴上手套。过程中,除了接触经稀释的洗涤溶液,亦少不免会接触到未经稀释的洗洁精。若产品含致敏成分,可能令部分人士引起过敏反应。
「性质温和」、「成分天然」就不致敏?
答案恰恰相反。综合本会是次检测结果,不少被检出含可致敏成分的产品,声称「成分天然」、「不伤手」,或是标榜「性质温和」、「护肤/滋润双手」、「添加滋润成分」。这正正反映即使产品有上述标示或陈述,亦不代表产品完全没有致敏物质(包括防腐剂和可致敏香料成分),所以消费者宜细阅产品成分资料才作购买决定。
常见致敏成分
a. 防腐剂
MIT | 甲基异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 |
---|---|
CMIT |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 |
BIT | 苯并异噻唑啉酮(benzisothiazolinone) |
检测发现,有约一半产品不含此类防腐剂,对这类防腐剂有过敏反应的人士或是湿疹患者,方可选用该些产品。
b. 甲醇
在洗洁精成品中存在的甲醇有机会源自所添加的溶剂,亦有机会是成分中含有微量杂质所致,如椰子油酰胺二乙醇胺(cocamide DEA)在洗洁精中有增稠及稳定泡沫的作用,而这种成分就有机会存有微量甲醇。不过,在正常洗涤碗碟的情况下,会以大量清水进行洗涤,故洗洁精残留在碗碟的分量有限,而按部分检出含甲醇样本的甲醇含量而言,可引致健康风险的机会极微。
c. 香料
香一点,洗得干净点?事实上,香料在洗洁精产品中只用作提供香味,对洗涤碗碟并无作用。而部分产品更含可致敏香料成分(fragrance allergens),如benzyl
alcohol、citronellol、hexyl cinnamal、limonene和linalool等,接触后最常见的反应是刺激皮肤。
价钱篇
价钱与洗涤量确成正比?
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或会问,洗涤量表现较理想的产品,价钱真的较贵吗?不妨看看比较结果:
样本每10毫升/克大约零售价(2018年2月的售价计算) | 可清洗碟子平均数 |
---|---|
平均零售价介乎$0.10至$0.20的样本 | 12.7只 |
平均零售价介乎$0.22至$0.48的样本 | 17.8只 |
平均零售价为 $0.60或以上的样本 | 22.3只 |
由此可见,价钱较贵的样本,洗涤量表现确实较好。此外,平均零售价最便宜的样本组别更是全部检出可致敏防腐剂;相反,平均零售价较高的2组样本,每组分别有约半数检出可致敏防腐剂,故价钱较贵的产品在两方面的表现均较为优胜。
「超浓缩」 vs. 「浓缩」 vs. 「一般」配方哪种最抵用?
让我们以每款样本清洗100只碟为例,按试验所得的各款样本洗涤量计算。答案或是有点出人意表:
配方 | 平均所需用量 | 平均费用(以2018年2月的售价计算) |
---|---|---|
超浓缩 | 约19.3毫升 | 约$0.98 |
浓缩 | 约19.7毫升 | 约$1.60 |
一般 | 约28.2毫升 | 约$1.03 |
综合以上结果显示,超浓缩配方最为抵用,其用量较省之余,平均费用亦最便宜。至于居第二位的,却是一般配方。虽然一般配方产品所需用量较多,但由于每毫升/每克售价较低,所以反而比浓缩配方更为抵用。
番外篇
冷知识:洗洁精能清洗蔬果?
某些蔬果在种植时表面可能喷洒了农药,单靠清水未必能完全洗净,故有人会选用能同时用于清洗蔬菜和水果的洗洁精产品。不过本会在检测这类声称能洗蔬果的产品时,就发现大部分都检出含可致敏防腐剂MIT、CMIT或BIT,而这些样本都没有在标签上标示含有该些防腐剂。基于产品的成分不明,且大部分产品可能添加了香料成分,有机会残留在蔬果表面,尤其是已切开的水果,洗涤剂渗入和残留的机会更大。
故本会并不建议使用成分未明的洗涤剂作清洗蔬果用途。
参阅【497期《选择》月刊 35款洗洁精洗涤量差异大 6成检出可致敏防腐剂】,一览35款检测洗洁精的详细检测结果。
延伸阅读:使用洗碗碟机窍门
当每晚都要与一大堆污糟餐具、厨具「激战」,有人就索性选择添置「家庭和谐机」洗碗碟机,轻轻松松把碗碟洗完。有意带这位升级清洁拍档回家,但对操作洗碗碟机非常陌生?《家电冷知识:食完饭唔想洗碗,召唤洗碗碟机!》一文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