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營糖學堂
迷思重點你要知!

營糖學堂
迷思重點你要知!

糖是家家必備的調味料,不論日常煮食、調製飲品、製作中西式甜品、糕點或麵包等都會用上。糖的種類繁多,坊間常說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糖有不同的味道和用途。事實上,不同的糖在營養方面也有所不同!另外,要保持身體健康,日常飲食理應盡量減少糖分的攝取,但如何在味道、營養和糖分攝取量中取得平衡?

簡介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資料,游離糖(free sugars)是指所有由製造商、廚師或消費者在食物及飲品中添加的單糖和雙糖,以及蜜糖、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天然含有的糖。換言之,於食物及飲品加入的蔗片糖、紅糖、黑糖、黃糖、白砂糖、冰糖和蜜糖等食糖,均屬於游離糖。從營養角度來說,每克糖可提供大約4千卡能量,而消費者在日常飲食中不需要刻意補充糖。反之,若進食過量糖可引致肥胖,頻密進食含糖食物亦可引致蛀牙。世衞建議終生減少游離糖的攝取,能為身體帶來更多益處。就成人和小童,世衞建議游離糖的攝取量應少於每日所需能量的10%,甚至進一步減至每日所需能量的5%。若以每日需攝取2,000千卡能量的成人為例,每日攝取的游離糖應少於50克(即約10粒方糖);一個每日需攝取1,300千卡能量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水平的5歲女童,每日攝取的游離糖則應少於32.5克(即約6.5粒方糖)。至於身體有特殊狀況的人士,例如糖尿病患者,所需的糖攝取量,則應諮詢醫生和註冊營養師的意見。

 

按照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的資料顯示,長期過量攝取糖或會引致上癮。當身體減少糖的攝取量時,可能會出現極度疲倦、焦慮等徵狀。雖然如此,身體健康的人士不必克制自己完全不吃甜食,反之應該控制食用分量和次數;調校味蕾適應少甜的食品,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首選無添加糖、低糖或無糖的食物;烹調食物時,也應減少添加糖的分量。

市面上有林林總總的食糖,以下為消費者介紹6種常見的種類,分別為蔗片糖、紅糖、黑糖、黃糖、白砂糖和冰糖。

蔗片糖、紅糖、黑糖和黃糖

傳統製作的蔗片糖、紅糖、黑糖和黃糖,會先從原材料如甘蔗等榨汁,經提取糖汁和過濾雜質後再熬煮,使糖汁濃縮結晶而成。由於此類糖沒有經過分蜜的過程,所以屬於部分精煉的食糖。而所謂分蜜,即是從糖汁分離出糖粒,以及帶有深啡色、黏稠的糖蜜(molasses)的步驟。部分關注健康的人士認為黃糖、紅糖等的精製程度比白砂糖低,營養較豐富,因此會揀選該等食糖代替白砂糖,用作烹煮食品和沖調飲品。

 

不過要注意,現時部分製造商為控制生產成本、生產流程和產品品質等因素,會於工序上先製作出白砂糖,隨後再添加糖蜜、色素等,加工製成蔗片糖、紅糖、黑糖和黃糖等食糖。換言之,情況與消費者一般認知或有差異。消費者在選購時,可細閱包裝的成分表,如果紅糖、黑糖、蔗片糖等食糖的產品包裝標示了添加糖蜜,甚或再加上色素,該等產品便很有可能不是以傳統方法煉成,而是由白砂糖加工炮製而成。

 

蔗片糖、紅糖、黑糖和黃糖等食糖的顏色深淺程度,主要取決於殘留在結晶糖或添加到結晶糖的糖蜜分量,亦因而有不同的風味。某些地區會以「brown sugar」作黑糖、紅糖和黃糖的統稱。蔗片糖亦屬於紅糖,一般為片狀的結晶糖,而該等食糖因為含有糖蜜,故此會保留小量糖蜜中所含的營養素,例如礦物質。

 

某些蔗片糖的成分表顯示由白砂糖加水和糖蜜製成(上圖);亦有蔗片糖的成分表顯示由蔗糖和水製成(下圖)。

某些蔗片糖的成分表顯示由白砂糖加水和糖蜜製成(上圖);亦有蔗片糖的成分表顯示由蔗糖和水製成(下圖)。

白砂糖

白砂糖於製造過程中,在分蜜過程幾乎去除了所有糖蜜,只餘下糖的部分,是一種精製程度高的食糖。

冰糖

一般而言,冰糖由白砂糖結晶而成,所以與白砂糖同屬精製程度高的食糖。冰糖呈半透明塊狀,即糖蜜連帶其所含的營養大部分已被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