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随身负离子空气净化机 实际效果成疑 或出现二次污染

随身负离子空气净化机 实际效果成疑  或出现二次污染

空气污染情况令人关注,加上2019冠状病毒病的疫情反复,而冬季流感高峯期又将至,令各式各样的空气净化或除菌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其中可挂在颈上的随身负离子空气净化机近年更大行其道。究竟它们的空气净化表现如何?产生负离子的同时会否产生过量臭氧而影响健康?消费者应否利用该类产品来减少吸入污染物及预防疾病?市面上的随身负离子空气净化机品牌和款式林林总总,本会从市面购买了10款较常见的型号,售价由$598至$1,698,测试其臭氧浓度、负离子浓度、除菌能力及除PM2.5能力。

测试结果

空气净化机产生负离子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臭氧(ozone)。臭氧属空气中的污染物,带特殊气味,如空气含高浓度臭氧,可能会刺激呼吸系统。参考国际标准IEC60335-2-65,在密闭环境中,于距离样本的发射极5厘米的位置量度其产生的臭氧浓度,结果全部样本量得的臭氧浓度都低于标准的上限0.05ppm(ppm即百万分之一)。

 

参考为家庭电器的负离子产生器而设的中国轻工行业标准QB/T4982,于距离样本的发射极30厘米的位置量度负离子浓度。结果发现,样本量得的负离子浓度极度参差,介乎每立方厘米约2,000至660,000个,相差最多近330倍,其中「KB」(#8)、「Jewelion」(#9)及「infoThink」(#10)量得的负离子浓度较低,分别为每立方厘米约2,000个(#8及#10)及3,000个(#9)。另外,全部厂商都有声称其产品的负离子产生量或浓度(见表一),其中部分厂商参考跟本会相同的标准但在距离产品较近的位置量度;由于测试方法或有不同,本会的测试结果跟厂商声称数值不宜直接比较。

 

参考中国衞生部(现为国家衞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中用以测试产品对空气中细菌的杀灭或清除作用的方法进行测试,而该规范列明不论产品采用何种净化方法皆可参考该规范进行测试。在1.5立方米(长0.7米,阔1.4米,高1.5米)的密封测试舱内,利用仪器将含有金黄葡萄球菌的溶液转化成气溶胶(aerosol)喷洒到空气中,并同时用风扇吹送,务求令细菌均匀混合在舱内的空气中,然后关掉风扇;仪器喷洒的气溶胶颗粒的直径大多为3至5微米(µm,即千分之一毫米)。开动样本前,先对舱内的空气进行采样,以检测初始时的空气含菌量。随后开动样本,并分别于第15、30、45及60分钟时对舱内的空气进行采样,以检测相应时间的空气含菌量。

 

除菌表现十分悬殊

由于测试舱内的空气中部分细菌会因自然沉降或依附于测试舱内壁而慢慢自然消失或死亡,因此在评估样本的表现时,需同时考虑细菌在空气中的自然消亡率。故此,进行上述程序的同时,在相邻的另一个相同大小及结构的密封测试舱内,进行相同程序但不开动样本,作为对照,以检测及计算细菌的自然消亡率。每款样本均会进行3次测试,计算当撇除细菌自然消亡的因素后3次测试的平均除菌率。

 

结果显示全部样本在密封的测试舱内都只能去除空气中部分细菌。各样本操作15、30、45及60分钟后的除菌率详情见表一,撮要见表二。「mamaion」(#1)及「雅达玛AirTamer」(#2)在测试中表现较好,在上述4个时段得出的除菌率都较其他样本于相应时间的表现为高。另外,全部样本由操作后15分钟至60分钟内,除菌率都只稍稍上升介乎2.8%至6.7%。

 

 

表二:样本去除空气中细菌的测试结果撮要
样本操作时间1.5立方米的密封空间内的除菌率

15分钟

64.9% 至 74.9%

30分钟

66.1% 至 76.8%

45分钟

66.8% 至 79.1%

60分钟

67.7% 至 79.9%

表列的除菌率为当撇除细菌自然消亡的因素后3次测试的平均除菌率。

 

 

坊间较关注的空气污染物PM2.5,是指直径2.5微米或以下的颗粒物,由于体积小,如吸入可深入人体肺部,影响健康的风险较高。

 

是次测试参考为家用空气净化机而设的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2544,测试样本去除PM2.5的能力。HJ2544标准的测试方法大部分参考适用于家用空气净化机和小型便携式空气净化机的中国国家标准GB/T18801而设定。GB/T18801标准采用直径0.3微米以上的颗粒物,而HJ 2544标准则采用PM2.5进行测试。

CADR数值愈高 净化能力愈好

洁净空气量(Clean Air Delivery Rate,CADR)是反映空气净化机的净化能力的参数,指的是空气净化机提供不含特定污染物的空气的速度,数值愈高,表示净化该污染物的速度愈快,净化能力愈好。适用于小型便携式空气净化机的GB/T18801标准都以CADR表示空气净化机的净化能力。

减少PM2.5浓度缓慢

在3立方米(长1.4米,阔1.4米,高1.5米)(以一般房间高度2.5米换算,约相当于面积1.2平方米即13平方尺的细小房间)的密封测试舱内释放含PM2.5的香烟烟雾,并同时用风扇吹送,务求令香烟烟雾均匀混合在舱内的空气中,然后关掉风扇。随后开动样本,利用仪器量度PM2.5在20分钟内的浓度变化,并与没有开动样本时的PM2.5浓度变化作比较,以计算样本去除PM2.5的CADR值。适用于小型便携式空气净化机的中国国家标准GB/T18801亦是采用3立方米测试舱进行空气净化测试。

 

测试得出样本去除PM2.5的CADR值介乎0.2至4.2立方米/小时,其中「mamaion」(#1)及「雅达玛AirTamer」(#2)在测试中除PM2.5的速度相对较高,除PM2.5的CADR值分别为4.2及4.1立方米/小时。一些配备过滤器并专为放于车厢内使用而设计的小型空气净化机的除颗粒物CADR值往往可达20至60立方米/小时,有的甚至达100立方米/小时,不过这些车厢用的空气净化机机身相对较大及较重,耗电量及噪音亦较高,故两类产品的净化速度有明显差异。

PM2.5去除率只得两款表现较佳

为进一步评估样本去除PM2.5的能力,在CADR以外,亦测试并计算样本的PM2.5去除率。测试方法跟前述相似,同样在3立方米的密封测试舱内进行,不过测试时间延长至120分钟,利用仪器分别于测试初始时及第30、60、90及120分钟时量度测试舱内PM2.5的浓度,并与没有开动样本时于相应时间的PM2.5浓度作比较,以计算当撇除PM2.5浓度自然衰减的因素后的PM2.5去除率。

 

各样本操作30、60、90及120分钟后的PM2.5去除率见表一,撮要见表三。「mamaion」(#1)及「雅达玛AirTamer」(#2)在测试中表现较好,在上述4个时段得出的PM2.5去除率都较其他样本高,不过这2款样本仍需30分钟才能在3立方米的测试舱内达到53.1%及44.8% PM2.5去除率。6款样本(#5至#10)表现逊色,在操作长达30分钟后的PM2.5去除率只介乎2.0%至4.3%;即使继续操作1.5小时(即操作长达2小时后),该6款样本的PM2.5去除率亦只稍稍提高至介乎10.0%至14.4%。另外,大致而言,测试得出除PM2.5的CADR值较高的样本,其PM2.5去除率亦较高。

 

 

表三:样本去除PM2.5的测试结果撮要
样本操作时间3立方米的密封空间内的PM2.5去除率

30分钟

2.0% 至 53.1%

60分钟

4.0% 至 77.4%

90分钟

7.0% 至 87.6%

120分钟

10.0% 至 92.3%

表列的PM2.5去除率为当撇除PM2.5浓度自然衰减的因素后的PM2.5去除率。

 

 

根据是次测试结果,大致而言,在测试中量得负离子浓度较高的样本,其在密封测试舱内得出的除菌及除PM2.5测试结果亦普遍较好。例如在测试中量得负离子浓度明显较高的5款样本(#1至#5),其中4款(#1至#4)的除菌及除PM2.5测试结果分别于全部样本中占前4位(除菌测试结果依次为#2、#1、#3及#4;除PM2.5测试结果则依次为#1、#2、#3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