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实试9款交友Apps
收费、服务、私隐度大比拼

网络世界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助拓展社交圈子。近年,交友应用程式广受不同年龄人士欢迎。有见网上交友平台众多,本会进行了一项市场调查,检视不同商户在处理用户的个人资料、交友和配对方式、订阅计划收费等详情,供消费者参考。

使用贴士

  • 于交友应用程式注册帐户前,应参阅有关条款及细则与私隐政策文件,以了解商户处理个人资料的手法。消费者如不欲个人资料被用于推广或促销,可检视应用程式中有否提供拒绝上述用途的选项。

 

  • 使用交友应用程式时须慎防受骗,切勿向素未谋面的人士给予任何形式的金钱援助。赴约见面时,亦应注意个人安全。

 

  • 调查中全部交友程式都有取消配对或封锁用户功能。假如用户在配对后受到滋扰,可利用上述功能断绝联系。

 

  • 消费者须留意订阅服务大多设自动续订机制,若不希望继续使用订阅服务,须适时及妥善提出终止服务要求,以免在不知情地被续期及收费;单纯移除应用程式并不等同要求取消服务。

网上情缘骗案3年间增加近1.8倍

近年网上情缘骗案有上升趋势。根据香港警务处纪录,2019、2020、2021年的有关罪案数字分别为594、905、1,659宗,3年间的升幅近1.8倍。不少案例显示,骗徒多自称为海外专业人士,并在骗取受害人的感情和信任后,多次以各种理由向事主索取金钱援助,直到骗徒消失后,受害人方知被骗,而涉案金额可达数百万甚至上亿港元。

时刻防备交友陷阱

虽然交友应用程式方便易用,能帮助结识朋友甚或恋爱对象,惟网络世界存在一定陷阱,需要时刻防备。本会过去接获的投诉之中,有不少投诉人皆表示在网上程式交友后,被新相识带到美容院或医疗诊所进行高压推销,最后损失金钱。消费者于网上交友时,亦应留意以下要点,慎防受骗。

网上情缘骗徒特征:

  • 现居于海外并只接受异地恋或网恋,并以不同理由拒绝见面
  • 声称曾接受高等教育且为专业人士,但发送的讯息中却充斥文法错误
  • 相识了短时间就表现得过分恭维或亲昵
  • 交谈时只给予模棱两可的回应,或前言不对后语
  • 短暂倾谈后便要求使用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交流
  • 因发生紧急情况而要求金钱援助
  • 借助送礼名义要求提供居所或办公室地址
  • 突然于交友程式消失,然后以同一照片但不同姓名或年龄等的身分重新出现 

见面时宜遵照以下要点:

  • 相约于公众地方,而非隐蔽或私人地方会面
  • 若对方于见面时无故提议前往美容院或医疗诊所等高危推销场所,应小心警惕
  • 初次见面时,应避免谈及自身的经济情况,例如收入、职位等
  • 切勿饮酒过度或滥用药物,两者均会减低自身的警觉性和判断力
  • 确保约会后可自行安排交通离开
  • 如在见面过程中感到情况有异,应提前终止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