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实试9款交友Apps
收费、服务、私隐度大比拼

网络世界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助拓展社交圈子。近年,交友应用程式广受不同年龄人士欢迎。有见网上交友平台众多,本会进行了一项市场调查,检视不同商户在处理用户的个人资料、交友和配对方式、订阅计划收费等详情,供消费者参考。

交友和配对方式

主要交友方式

交友应用程式功能众多,虽然部分项目需要收费,但基本交友功能一般可免费使用,并主要分为以下3种方式:

 

用户自行配对后再交谈

调查中近8成的交友程式(#1、#2、#5至#9)都以此形式作为主要的交友方法。应用程式会按照用户的偏好,筛选并显示其他用户的个人档案,当中包含个人资料、相片、兴趣等资讯。若用户互相赞好了对方的个人档案,即配对成功,双方便可以展开对话。

 

用户互相通话后作出配对意向

「Goodnight」(#3)主要依靠内建的通话系统作出配对。应用程式会按照用户设定的筛选条件,安排用户与他人以语音通话数分钟。通话时限过后,用户可选择是否希望与对方继续保持联络,若双方均表示有兴趣,即配对成功,可随时再与对方通话和发送讯息。

 

用户匿名发送和接受对话邀请

「Heymandi」(#4)的交友方式最为简洁,用户首先以匿名形式输入简短句子作自我介绍,应用程式随后会按照筛选条件显示其他人士的简介,用户此时可根据个人喜好自行发送及接受对话邀请。在成功交谈一段时间后,双方可自由决定是否于应用程式中交换脸照。

 

整体而言,用户一旦与他人成功配对,双方随即可以互动和交谈,惟部分应用程式的实际操作或稍有不同。以「Bumble」(#1)为例,当两名异性完成配对后,女性用户须采取主动向男性用户发送首个讯息,其后该名男性用户才可以作出回复并开始对话;若配对的是两位同性,则双方都可主动发送讯息和交谈。另外,「SweetRing」(#8)的女性用户在配对后可自由向男性用户传送和检视讯息,然而男性用户如欲阅读讯息和与女性用户交谈,则需订阅收费服务,限制较多。

筛选条件     

全部调查的交友应用程式都设有筛选功能,让用户设定喜好条件,在众多人士之中寻觅理想对象。当中8个(#1至#7、#9)程式免费提供2至6个基本筛选条件,最常见的包括性别、年龄、地域距离、居住地、语言等。而「SweetRing」(#8)提供的免费基本筛选条件则多达16项,其中涵盖一些较不常见的选项,例如职业、婚史,甚至是年薪以及总资产等。

 

用户亦可订阅付费计划以使用进阶筛选功能。有6个应用程式(#1、#2、#5至#8)都提供进阶筛选条件,普遍的选项包括身高、教育程度、交友目的、生育计划、生活方式等。另外,虽然「Paktor」(#7)在应用程式商店的页面及网站上提及,其订阅计划容许用户以职业、教育程度、身高、国家,或距离去筛选配对人选,惟本会发现#7的进阶筛选条件实际上只额外包括身高与国家两个选项,与其声称不符,消费者须特别留意。

 

 筛选条件

 

「Paktor」(#7)的进阶筛选功能实际上只额外包括「身高」与「国家」两个条件,与其声称有所不符。

性别和性取向

在时代进步和社会日渐开放的风气下,性别认同(sexual identity)也不只局限于「男」或「女」这固有框架。「Bumble」(#1)、「Coffee Meets Bagel」(#2)、「Heymandi」(#4)、「OkCupid」(#5)和「Tinder」(#9)共5个交友程式除了「男性」和「女性」外,还有「非二元」、「其他」,或「自订」等选项让用户定义自身性别。非二元性别(non-binary gender)意指超越了传统以「男性」和「女性」作二元划分的性别认同,包括但不限于无性别(agender)、流体性别(genderfluid)、泛性别(pangender)、跨性别(transgender)等,较常见于多元社会和群体。另外,撇除「SweetRing」(#8),余下8个应用程式在配对时都容许用户选择不同的性取向,反映大部分的交友程式都能顾及性小众人士的交友需要。

其他功能

假若用户与他人配对后对互动过程感到不舒服,甚或不幸被推销商品、滋扰、辱骂等,全部交友程式皆容许封锁其他用户或取消配对。此外,为打击假帐户,部分应用程式(#1、#5、#6、#8、#9)亦设用户自行认证功能,透过对比用户的个人照片及即时上载的自拍照,以验证用户身分真伪。通过认证后,用户的帐户会显示相关标识,以示身分已经核实,从而鼓励用户参与认证,增加其个人档案的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