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漂绿」手法要认清
防伪环保消费陷阱

「漂绿」手法要认清
防伪环保消费陷阱

随着大众愈来愈注重环保,绿色消费热潮亦席卷而来。绿色消费就是把环保、节约等概念带入日常消费当中,而在消费时选择环保产品或服务,则是绿色消费的核心。

 

过往已有研究显示,全球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趋向环保方向,亦有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产品或服务支付更高价钱。

 

环保方面的消费商机不仅吸引更多公司研发绿色消费品,同时亦促使更多企业为旗下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漂绿(greenwashing),藉以提升企业形象,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及增加企业利润。然而,消费者在使用漂绿产品或服务时,实有违保护环境的初衷,故消费者应加强对企业漂绿行为的认知和识别能力,才能真正支持环保。

甚么是漂绿?

《牛津英语词典》把「漂绿」定义为「创造或传播毫无根据或具有误导性的环保主义形象」。简单而言,漂绿是指公司、政府或组织夸大、未经证实或虚假地宣称其产品或服务的环境效益的做法,其本质是一种「假环保」和「虚假宣传」。

 

漂绿并非新鲜事,早在1986年,一名美国的环保主义者已提出这概念。他撰文指酒店建议顾客重复使用毛巾,不仅隐瞒了其增加利润的目的,同时辩称此举为对环境负责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漂绿」行为。时至今日,企业漂绿愈来愈普遍。国际消费者保护执行网络(International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Enforcement Network,ICPEN)在2021年对500间公司的网站进行审查后发现,有约40%公司的网站发布了具有误导成分的环保声明。

6种常见的企业漂绿行为

企业以往常于公关或广告领域对自身产品或服务进行漂绿。但现时漂绿已演化出更多不同形式,并不断「进化」,同时亦渗透到更多不同行业当中。这些更具隐匿性的漂绿行为,令消费者倍难识别。

 

今年,英国非营利金融智库行星追踪器(Planet Tracker)就不同的企业的漂绿个案进行分析及发表报告,从中归纳了以下常见的企业漂绿手法,以协助公众识别:

 

  1. 绿色拥挤(greencrowding):指企业借着行业参与者数目众多,即使个别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计划采取不积极的态度,亦难以被发现的做法。
  2. 绿色照明(greenlighting):指企业透过把焦点放在营运或产品中一小部分的「绿色」特征上,从而减少大众关注企业于其他地方上破坏环境的行为。
  3. 绿色转移(greenshifting):指企业暗示过错在于消费者,并将责任归咎于他们身上。
  4. 绿色标签(greenlabelling):指企业声称营运或产品为「绿色」或「可持续」,惟带有误导成分。
  5. 绿色漂洗(greenrinsing):指企业在未达成所制定的ESG(环境、社会及管治,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ESG)目标前,恒常修订其ESG目标,即俗称「搬龙门」。
  6. 绿色掩饰(greenhushing):指企业为了避免遭审查,而选择减少披露或隐藏与其「可持续」相关的资料。

 

消费者在购买所谓的环保产品或服务,及面对自称的环保企业时,应特别留意。

近年,多个行业都出现了手法各异的漂绿身影。例如,不少手调饮品企业开始标榜其用于盛载饮品的胶杯是可分解塑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但有研究表示,这些材料只能在高温等特定条件下才可分解,而并非所有地区都拥有合适的设施或条件来分解这些材料,所以这些所谓的「可生物降解」或「自然分解」的说法,并非可简单执行。这些手调饮品业的做法,亦有绿色标签(greenlabelling)的嫌疑。

 

过去不少跨国知名企业亦曾被识破对自身形象或旗下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漂绿。福士汽车(大众汽车)废气排放丑闻(Volkswagen emissions scandal)正是漂绿的一个典型例子。2015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调查后发现,福士汽车在美国销售的车辆的发动机控制器植入了特殊软件,在官方检验时控制器会自动调整相关参数以通过废气排放标准,但实际上这些车辆排放的废气全都超标10至40倍。福士汽车一直对外宣传其汽车为干净柴油车,显然是绿色标签(greenlabelling)的一种。其他的漂绿常见手法和例子列于表一。

 

表一

假如消费者有意选购更环保的产品或服务,及避开漂绿产品或企业,可参考由政府、环保团体或认证机构所颁布的标签及认证计划,以找出真正的环保产品及识别环保企业。本港有不少类似认证,详见表二。

 

当中最为人熟悉的是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强制性标签计划,Mandatory Energy Efficiency Labelling Scheme,MEELS)。为方便市民挑选具能源效益的产品及提升其节约能源的意识,政府于2009年已推行上述计划,规定在本港供应的11类订明产品须贴上能源标签,让消费者知悉有关产品的能源效益表现。该标签把同类产品的能源效益分为5个等级,获1级的产品能源效益最高,5级的产品能源效益则最低。

 

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