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8款随行杯 边款易漏难清洗? 容量不符易满泻?

18款随行杯    边款易漏难清洗?    容量不符易满泻?

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做个环保达人,一只防漏、保温又保冷、耐用兼物料安全的随行杯,是购买咖啡、手摇饮品、日常饮水的必备品。本会留意到近年市面涌现不少随行杯品牌,种类和款式琳琅满目,价格各有高低。为协助消费者作出精明选择,是次抽验了18款随行杯产品,当中包括7款配备吸管的型号,以及11款为一般随行杯或咖啡杯款式的样本。结果显示,各样本在保温保冷、防漏功能,以及使用方便程度,部分范畴表现差异大。入手前,不妨参阅本文!  

测试样本和结果

是次试验中,本会分别从咖啡店、百货公司、家品店、运动用品专门店,以及网上商店等渠道,购买了18款附有杯盖,而杯盖上具有吸嘴、揭盖、滑动锁盖或吸管的随行杯,或者设计相近的型号。样本售价由约$80至$425不等。 

 

物料方面,15款随行杯以不锈钢制成杯身,当中4款说明杯的内腔附有陶瓷涂层(ceramic coating),包括「STTOKE」(#6)、「PO:」(#10)、「RICOCAFE」陶瓷涂层酷力杯(#12)和「WOKY」(#13);其余3款的杯身则以塑胶物料制造。 

物理性能表现 

由于样本普遍具有保温及/或保冷的效能,故此,是次物理性能表现评估,主要参考就家用保温容器(insulated containers)所设的欧洲标准BS EN12546-1和实验室设计方法进行,评估各样本的容量、6小时后保温及保冷效能、防漏水表现和稳定性测试等。 

 

5款量得公称容量明显低于标示 

全部样本均在包装、杯身,或者官方网页等途径说明产品的容量,由350毫升至900亳升不等。本会按欧洲标准,以室温水注入各款随行杯至产品杯盖向杯内伸延部分(inserted closure)以下10毫米位置(见图一),而量得的容量为公称容量(nominal capacity)。相关容量应为关上杯盖后,饮品不会接触到杯盖物料,而且不会溢出饮品的情况。 

 

若以各样本参考欧洲标准方法量得的公称容量,与说明或标示的容量作比较,样本中只有「NOC」(#1)、「Starbucks」(#7)和「RICOCAFE」(#12和#17)等4款量得的容量与标示没有差异,或者较声称容量稍高(差异小于0.3%);其余14款样本量度所得的容量均低于标示,差异由3.33%至20.24%不等,当中以「MUJI」(#4)、「24BOTTLES」(#5)、「DECATHLON」(#8)、「NATIONAL GEOGRAPHIC」(#9)和「PoleBear」(#11)等5款的差异较大(超过10%)。 

 

按欧洲标准方法的标签要求,保温容器标示所列的产品容量资料应为公称容量±10%范围内。本会检视样本的标签和其官方网页所列资料,发现该5款样本均具有保温效能的声称,换言之,该等样本的容量标示未能符合相关欧洲标准就保温容器所设的要求。 

 

5款量得公称容量明显低于标示

 

 

另一方面,本会另以盖上杯盖后,量度样本可盛载的最大容量,意思指水位贴近甚或浸泡着杯盖向杯内伸延的部分。若以公称容量与声称差异较大的5款样本而言,当中3款包括#5、#8和#11量得的最大容量与其相关声称大致吻合(差异小于1.5%),而#4量得的最大容量则稍高于声称,该等样本的容量声称或以用上杯盖后的最大容量情况作估算。至于「NATIONAL GEOGRAPHIC」(#9)于盖上杯盖后量度所得的最大容量只有532毫升,仍低于其标示所指的600毫升,差异超过10%,相信该款样本的声称容量并不是以盖上杯盖的情况量度,其标示容量资料有待改善。 

 

如果消费者按产品说明的容量外出购买饮品,有机会因标示容量有显著差异,而出现饮品溢满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消费争议。尽管不同生产商量度和估算产品容量的方法各有不同,考虑到杯盖物料可能长时间与饮品接触(尤其热饮),有机会加快塑胶物料出现老化的情况,故此,参考欧洲标准作容量估算的做法较为可取。本会呼吁,产品供应商应以一般消费者实际使用产品的情况,并确保产品的耐用程度,作容量评估及标示。本会除了向产品供应商反映有关试验结果外,亦已将产品资料转交海关研究跟进。 

 

 

保温保冷效能差异大
5款保温保冷表现均属理想 
2款保温效能稍胜 

不少人期望随行杯可供饮用热饮和冻饮,故此,产品的保温和保冷效果备受关注。参考欧洲标准测试方法,用不低于95℃热水将样本注满进行预热,5分钟后倒掉热水,再重新注入温度不低于95℃的热水至样本公称容量水平,立即以原有杯盖将其封好,并放置在20±2℃环境下6小时,然后量度杯内水温。 

 

测试结果显示,保温效能较理想的样本分别为「NOC」(#1)和「STANLEY」(#15),于放置6小时后,杯内水温仍超过60℃,分别为60.8℃和63.8℃。当中#15的公称容量为854毫升,而#1则只有354毫升,换言之,#1为容量较低的保温之选。 

 

另有6款样本包括「Starbucks」(#7)、「NATIONAL GEOGRAPHIC」(#9)、「PoleBear」(#11)、「RICOCAFE」陶瓷涂层酷力杯(#12)、「WOKY」(#13)和「ZOJIRUSHI」(#14)于放置6小时后,杯内水温均超过50℃,由52.6℃至57.3℃不等,除#11公称容量较小(400毫升以下)外,其余样本的公称容量均超过400毫升。这6款样本的保温效能亦算理想。 

 

余下10款样本中,7款不锈钢样本于6小时后量得的水温介乎41.7℃至47.7℃,全部的公称容量均为450毫升以下;3款以塑胶物料制成的样本,量得的水温介乎26.3℃至29.0℃,保温效果明显较逊色。 

 

8款保冷效能较突出 

至于保冷效能表现方面,由于欧洲标准未有相关要求,本会参考欧洲标准保温效能的试验方法,改用温度为5±1℃的冻水进行保冷效能试验。先以冻水(温度为5±1℃)为随行杯样本预冷5分钟,倒掉预冷的冻水后,再重新注入冻水,并放置在20±2℃环境下6小时,然后量度水温。 

 

试验结果显示,于放置6小时后,「NOC」(#1)、「Starbucks」(#7)、「DECATHLON」(#8)、「PoleBear」(#11)、「RICOCAFE」陶瓷涂层酷力杯(#12)、「WOKY」(#13)、「ZOJIRUSHI」(#14)和「STANLEY」(#15)等8款样本的水温仍能维持在11℃以下,相关样本保冷效能表现较突出。而3款塑胶制样本所盛载的冻水于6小时后量得的水温介乎20.5℃至22.0℃,与试验环境温度十分接近。 

 

塑胶制样本保温保冷表现普遍较逊 

整体而言,以塑胶制的随行杯样本在保温和保冷表现均明显较逊色。不过,以不锈钢制成的随行杯样本保温和保冷表现各异,反映物料并不是影响保温和保冷表现的唯一因素。此外,保温效能表现理想的样本中,普遍在保冷效能亦有不错表现。至于保温和保冷效能表现较逊色的不锈钢样本,量度所得的公称容量普遍较低,介乎306毫升至438毫升,当中部分样本的杯盖密封度较低,相信这些因素都是除物料以外影响保温及/或保冷效果的原因。 

 

防漏表现差异大 

外出使用时,除了有机会手持随行杯外卖饮品,亦可能将杯子放入手袋或背囊,因此随行杯的防漏表现相当重要。考虑到部分样本的杯盖设计为方便使用者日常饮用,其密封程度或会较低,故此,防漏效能试验以实验室设计方法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会将各样本注满水至公称容量后,以原有杯盖将其封好,将样本上下倒转(upside down)维持1小时,评估样本的防漏表现。如果样本在第1个阶段的试验中出现漏水情况,实验室会安排相关样本进行第2阶段的防漏试验,将注满水至公称容量并盖上原有杯盖的样本,置于与水平面倾斜45°的斜台上维持1小时,观察清水会否从杯边漏出。如样本杯盖有开孔部位,试验时会将开孔位置置于斜面的最高点,以考验杯子硅胶密封圈的防漏表现。 

 

在防漏效能试验中,「NOC」(#1)、「MUJI」(#4)、「24BOTTLES」(#5)、「STTOKE」(#6)、「Starbucks」(#7)、「NATIONAL GEOGRAPHIC」(#9)、「PO:」(#10)、「RICOCAFE」(#12和#17)、「WOKY」(#13)、「良杯制所」(#16)和「elephant cuppa」(#18)等12款均经得起上下倒转的试验,倒置1小时后也没有漏水,防漏效能表现十分理想。 

 

余下6款样本包括「THERMOS」(#2)、「% ARABICA」(#3)、「DECATHLON」(#8)、「PoleBear」(#11)、「ZOJIRUSHI」(#14)和「STANLEY」(#15)等在上下倒转的试验中,出现漏水情况,故另进行第2阶段的防漏试验。该6款样本在置于45°的斜台1小时后,未有发现杯内的清水重量有改变,反映样本没有出现漏水问题,杯子硅胶密封圈的防漏水表现令人满意。 

 

当中,「ZOJIRUSHI」(#14)亦有说明「产品并非密封构造」和「This product is not leak proof(产品并不防漏)」。「% ARABICA」(#3)和「STANLEY」(#15)则具「splashproof(防溅)」声称。而样本#5、#6、#12、#13、#16、#17和#18均具防漏说明。消费者如特别关注产品的防漏效能,选购时应特别留意产品是否具防漏说明,以及杯盖设计的密封程度。 

 

样本#15的旋入式扭动盖虽然可以遮盖吸嘴位置,但扭动盖底部和吸嘴间有缝隙,相信因此样本在上下倒转的防漏效能试验中有漏水情况。

样本#15的旋入式扭动盖虽然可以遮盖吸嘴位置,但扭动盖底部和吸嘴间有缝隙,相信因此样本在上下倒转的防漏效能试验中有漏水情况。

 

1款样本置于斜台时有翻侧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少不免会出现忙乱的情况。如果不慎将随行杯置于不平坦的桌面上,若杯子容易打翻,随时可能出现倒泻饮品的尴尬情况。故此,本会参考欧洲标准方法,将各样本置于与水平面倾斜10°的平面上,观察空瓶以及注水至公称容量水平的样本会否有失去平衡(overbalance)而出现翻侧情况,而相关标准要求保温容器不应出现失去平衡状况。 

 

结果显示,「STANLEY」(#15)1款样本在置于10°斜台时,无论是空杯还是斟满水至公称容量的情况下,样本均有出现失去平衡的情况,可能与该款样本杯身较高,设计为上阔下窄,而且附有较厚重的手柄等因素有关。考虑到相关样本的保温效能理想,但防漏表现属一般,未能通过上下倒转的防漏试验,加上在置于斜台时容易出现翻侧情况,如果用作盛载热饮,可能增加造成烫伤的机会。尽管相关样本说明产品相容于汽车杯架内(car cup holder compatible),但消费者也可能于日常不同情况下使用产品;故此,本会呼吁有关产品供应商改善产品设计及防漏表现,以增加对使用者的安全保障。与此同时,其余17款样本在置于10°斜台时,无论是空杯或斟满水的情况,全部都没有出现翻侧,产品的稳定性表现令人满意。 

 

除了上述的物理性能试验,本会另进行了倒水试验(pouring)、热冲击(thermal shock)、温度骤升及骤降试验、容器密封程度(seal leakage)及撞击(impact)等方面进行评估,全部样本均通过该等试验项目,没有发现样本不耐热水、冷水冲击,容器内部出现密封表现不理想,或者不耐撞击等问题。 

耐用度整体表现理想 

防漏表现随模拟使用后没差异

防漏表现除了以新购买的样本进行试验外,实验室另进行了耐用程度试验,样本经过打开和关上杯盖1,000次后,以模拟使用样本1年时间(假设每日开关约3次),再次进行防漏效能试验,评估样本硅胶密封圈会否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出现变形,甚至影响其密封表现。结果显示,各样本的防漏表现经开关1,000次后,与新购买样本时的情况差别不大,表现令人满意。 

 

抗腐蚀和抗污渍表现均理想 

实验室参考国际标准方法ISO 9227进行了盐雾(salt spray)试验,将各个不锈钢样本置于5%盐雾环境中24小时,以模拟加速试验方法评估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表现。结果显示,15款含不锈钢材料的样本都没有出现腐蚀情况,表现令人满意。 

 

抗污渍方面,实验室以其设计方法,以各样本按序分别盛载橙汁、葡萄汁、咖啡及茶,每次只注入1种饮品,斟至样本的公称容量水平。每款饮品于杯内放置24小时后,经1次手洗程序后,再注入第2种饮品,直至完成盛载4种饮品。盛载最后1种饮品后,进行手洗程序,再检视样本内腔有否明显污渍。结果显示,各款样本经过长时间盛载4种饮品后,都没有染色问题,抗污渍表现同样理想。 

物料安全度整体令人满意 

各款样本包含不同材料的组件,例如不锈钢、涂层、塑胶和硅胶物料等,本会按不同物料进行不同的化学检测,以评估随行杯样本物料整体的安全性。 

 

不锈钢和陶瓷涂层物料  

不锈钢物料具抗腐蚀特性,亦容易清洗,保温效果又较理想。不过,内地和台湾不时有报导指出,有不锈钢保温杯可能释出过量重金属,其安全程度令人忧虑。有见及此,本会参考欧洲标准BS EN13130-1和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新修订的「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中使用的金属与合金」技术指南,就15款以不锈钢制造杯身的样本,对24种重金属元素的特定释出量进行检测。 

 

试验以0.5%(m/v)柠檬酸溶液(citric acid)作为食品模拟物(food simulants),温度维持于100℃,并浸泡24小时。随后检测柠檬酸溶液中24种可溶性重金属元素(铝、锑、砷、钡、铍、镉、铬、钴、铜、铅、锂、铁、锰、水银、钼、镍、银、铊、锡、钒、锌、锆、镁和钛)的含量。 

 

按EDQM要求,分别将第1次和第2次的溶出量总和,以及第3次的溶出量进行检定,评估是否符合相关建议的要求。 

 

若以第1次和第2次的溶出量总和进行评估,9款样本检出1种至3种重金属,包括铬(chromium)、铁(iron)和镍(nickel),而溶出量未有超过相关技术指南的要求。当中「PO:」(#10)和「PoleBear」(#11)2款样本,在第3次溶出测试中仍检出小量重金属物质,包括铁、镍及/或铬。不过,相关情况仍符合EDQM建议,正常使用情况下,理论上构成健康风险的机会不大。 

 

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就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中使用的金属与合金所释出的特定释放量限值要求: 

 

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就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中使用的金属与合金所释出的特定释放量限值要求

2019年内地一份材料科学及工程的研究报告指出,不锈钢原料中的碳含量较高,或者铬含量较低,都有机会增加重金属的迁移量。此外,该报告强调,不锈钢的微细构造(microstructure)对金属元素的迁移量具重要影响,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如果较均匀和紧密,其金属元素迁移量相对较低;而粗糙、密度和均匀度较低的材料,金属元素迁移量会较高。换言之,即使以相同种类的不锈钢(例如304)制成不同制品,产品的金属元素迁移量也可以有很大差异。 

 

杯外涂层物料

为了令不锈钢杯身外观更美观,防污易清洗,或者令杯身不易出现「跣手」情况,部分随行杯外层添加了涂层物料,或者进行相关涂层的加工处理。韩国有研究发现,当地有随行杯样本的涂层检出过量铅,认为有机会因此影响消费者健康。本会就14款不锈钢样本的涂层进行总铅含量检测,全部样本的涂层都没有检出铅。 

 

塑胶和硅胶物料 

本会参考欧盟就与食品接触的塑胶材料和物品所设的条例EU No. 10/2011,对样本中的塑胶和硅胶物料部件进行总迁移量(overall migration)检测,以3%醋酸acetic acid(w/v)浸泡不同的塑胶和硅胶部件,并评估产品所用塑胶和硅胶物料的安全程度。结果显示,全部样本的塑胶和硅胶部件都符合欧盟相关规定要求。 

使用方便程度 

为了解各款随行杯样本的使用方便程度,本会安排了每款由3位试用者进行试用者评价,供试用者饮用不同的指定饮品。随后,以指定的清洗方法,就各样本进行清洗。就瓶盖及/或吸管的使用便利和整洁度、饮用饮品流畅度和清洗简易度等方面进行评分。 

 

瓶盖及/或吸管便利和整洁度 
部分附揭盖样本较难揭开  或致意外溅出饮品

 就瓶盖及/或吸管便利程度而言,试用者的评分反映部分揭盖样本的盖较牢固,需要用力才可以打开,如遇有所盛载饮品较满的情况,或者载有热饮,揭盖时用力过大容易意外溅出饮品。4款附揭盖的样本包括「NOC」(#1)、「MUJI」(#4)、「24BOTTLES」(#5)和「Starbucks」(#7)的揭盖较牢固。此外,「STANLEY」(#15)的盖要靠扭动来开关,不过,使用者普遍认为,相关样本的扭盖需要较用力才能扭动,故此,略为影响相关项目的评分。与此同时,试用者评价另发现,「WOKY」(#13)附有2条吸管,使用者可按喜好选用,惟其中一条吸管未能随揭盖而顺利弹出,削弱了其便利程度。 

 

个别样本的滑动锁盖的缝隙较多,饮品容易渗入。

个别样本的滑动锁盖的缝隙较多,饮品容易渗入。

部分样本吸嘴位置易积聚饮品残余 

至于吸嘴位置的整洁度都是使用随行杯的重要关注,如果相关位置容易积聚饮品残余,每次打开饮用时或可能弄污衣物,造成不便。样本中,「NOC」(#1)、「THERMOS」(#2)、「MUJI」(#4)、「24BOTTLES」(#5)、「PO:」(#10)和「PoleBear」(#11)等样本在吸嘴或滑动锁盖位置积聚饮品残余的情况较常见,相信与产品相关位置的设计有关。例如滑动锁盖的缝隙较多,容易导致饮品渗入,甚至因为滑动锁盖的动作进一步扩大渗漏范围;而揭盖式设计的样本,在打开盖后,吸嘴位置常出现小坑范围,若该范围较阔且较深,可能会积聚更多饮品残余。 

 

有试用者在使用附揭盖样本饮用咖啡期间,发现杯子吸嘴位置的小坑范围易积聚饮品残余。

有试用者在使用附揭盖样本饮用咖啡期间,发现杯子吸嘴位置的小坑范围易积聚饮品残余。

部分附吸管样本有收藏吸管问题 

7款附有吸管的样本中,「ZOJIRUSHI」(#14)、「STANLEY」(#15)和「良杯制所」(#16)所附有的吸管未能完全收藏在杯内,对于要携带出外购买饮品的使用者而言,可能有卫生方面的考虑。 

饮用饮品流畅度 
有声称可供台式饮品用的样本未能顺利饮用配料 

附有吸管的7款样本中,当中只有「STANLEY」(#15)没有特别说明可供饮用哪些饮料,只笼统说明可供饮用热饮和冻饮。其余6款的官方网页或者宣传片段都有说明指,产品可供饮用台式或手摇饮品,个别更详细说明可供饮用不同配料。 

 

试用者评价反映,「WOKY」(#13)、「RICOCAFE」酷力LITE(#17)和「elephant cuppa」(#18)在饮用饮品流畅度表现相对理想,分别用作饮用附有珍珠、椰果和仙草等配料的饮品问题不大。 

 

相反,「RICOCAFE」陶瓷涂层酷力杯(#12)、「ZOJIRUSHI」(#14)、「STANLEY」(#15)和「良杯制所」(#16)在饮用附有配料的饮品时,时有部分配料堵塞吸管,或者吸管未能触及配料的情况。当中3款更标榜可供饮用台式或手摇饮品,惟试用者评价则反映情况有落差。试用者评价反映,吸管内径尺寸、长度,以及吸管受杯盖局限而未能灵活摆动等因素,都会影响饮用配料的流畅度。试用期间亦发现,部分随行杯保冷效果良好,部分配料(如珍珠)长时间贮放在内,有机会因此令配料变硬,饮用饮品流畅度随贮放时间会有改变。 

 

个别样本的吸管由不同物料的组件组合而成,惟有试用者使用产品饮用有配料的饮品期间,吸管组件多次出现松脱情况。

个别样本的吸管由不同物料的组件组合而成,惟有试用者使用产品饮用有配料的饮品期间,吸管组件多次出现松脱情况。 

 

要成功饮用含有配料的饮品,除了要考虑吸管的内径尺寸外,长度、质料的软硬度,以及杯盖设计或结构是否容许吸管灵活摆动等因素有关。考虑到网购随行杯虽然十分方便,不过,对于打算购买供饮用手摇饮品的消费者,本会建议消费者亲身到实体店检视样本的设计、吸管规格、可搅动的范围等,以免因为外表吸引而冲动购买以致得物无所用,造成浪费。 

 

个别样本的吸管浸洗后仍留有明显污渍。 

个别样本的吸管浸洗后仍留有明显污渍。 

5款样本较难擦洗 

试用者评价反映,部分样本瓶身较狭窄,在清洗时,一般较难伸手入内彻底擦洗,包括「NOC」(#1)和「Starbucks」(#7),当中以#7的杯身又窄又长;而「elephant cuppa」(#18)亦有个别试用者反映难以伸手入内擦洗,若欠缺特别的清洗工具,清洗会较困难。此外,「PO:」(#10)滑动锁盖的缝隙较难清洗干净;而「良杯制所」(#16)的吸管在饮用附珍珠的饮品后,经过一般浸洗程序(没有使用吸管刷),于浸洗后仍留有明显污渍。故此,该等样本在清洗简易度表现评分略有影响。

部分样本标签资料有待改善 

如果产品标签附有产品容量、适用饮品温度,或者物料可承受的温度等说明,可以方便消费者在购买饮品时,与饮品店店员确定自携杯是否合适。此外,适当的清洗说明,亦有助消费者正确清洗杯子,延长产品的可使用寿命。故此,在杯子上列有清晰和足够的产品资料十分重要。 

 

「24BOTTLES」(#5)、「DECATHLON」(#8)和「NATIONAL GEOGRAPHIC」(#9)无论在包装或者杯身上,都没有说明产品的清洗方法,而「PO:」(#10)的产品标示较简单,而且只列于包装盒上,万一丢掉了盒子便难以得悉产品容量和清洗方法等资料,产品标示资料有待改善,以确保消费者妥善清洗产品。 

 

留意适当的清洗方法 

本会呼吁消费者留意产品说明或建议的清洗方法,适当清洗随行杯。7款说明只供手洗,而5款则指产品或部分配件为「dishwasher safe(可供洗碗碟机清洗)」。消费者亦必须留意,机洗程序可能加快随行杯杯身及配件的老化,日常用手洗进行清洁,用后尽快清洗,都有助避免有顽固污渍的积聚。 

 

留意产品保用期和配件供应 

要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除了考虑样本的耐用性表现,亦要同时考虑产品的保用期,以及有否相关配件供应,让消费者可以替换。样本中,「NOC」(#1)、「% ARABICA」(#3)、「24BOTTLES」(#5)和「STANLEY」(#15)指产品获终生保用(life-time warranty);而「THERMOS」(#2)、「DECATHLON」(#8)和「elephant cuppa」(#18)则说明保用期由2个月至5年不等。相关公司普遍指保用期一般包括因为生产工艺问题所致的瑕疵,并不包括人为因素,或日常使用所造成的损耗。 

 

此外,现时不少随行杯品牌都注重配件的供应,13款样本的官方网页都有说明指产品的配件可以独立购买。本会鼓励产品生产商长期供应随行杯产品的配件,让消费者可以持续实践环保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