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视网膜脱落有先兆 延医或可致盲

视网膜脱落有先兆  延医或可致盲

随着年龄增长,眼睛机能或因逐渐衰退而引致不同问题,例如视网膜穿孔或脱落。视网膜穿孔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如果眼前突然出现大量「飞蚊」、「闪光」等影像、视野缺损或视力变得模糊不清,可能是视网膜脱落的先兆,应尽早处理,延医诊治或有致盲风险

三类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脱落主要有三类

视网膜脱落主要有三类

1. 裂孔性视网膜脱落(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临床上最常见的视网膜脱落类型,成因包括上文所述与年龄增长、近视和玻璃体退化有关。当视网膜出现撕裂或穿孔,玻璃体腔的液体透过裂孔进入视网膜后方,导致视网膜脱落。

 

2. 牵引性视网膜脱落(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 由于视网膜前生长了纤维膜或形成疤痕组织,令视网膜受到牵引,从而导致视网膜脱离。情况通常较常见于眼睛内有异常血管增生的患者(例如糖尿眼)。

 

3. 渗出性视网膜脱落(exudative retinal detachment): 较为罕见的类型,例如眼睛内有渗出性血管、肿瘤或严重炎症,视网膜后方血管中的液体在没有裂孔或撕裂的情况下渗入视网膜层之间,导致视网膜脱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俗称糖尿眼)

糖尿病患者出现眼疾的机会比正常人高,例如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当中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为普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会损害眼球血管内壁,令血液流动减慢并阻塞血管,引致视网膜缺血和缺氧。情况严重会引致黄斑水肿和产生脆弱新生血管。这些脆弱的血管容易出血引致纤维组织形成,继而令玻璃体收缩,引起视网膜穿孔、脱落或牵引性视网膜脱落。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没有明显的病征,一旦病情进一步影响视网膜,病征便会开始出现,例如视力模糊、中央视力受损等。病发后期有机会因眼内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落,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治疗方面以控制病情为主,以防止恶化,包括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另外,病人或需要接受多种检查以确定病情,才能决定治疗方向,包括激光治疗、眼内药物注射或眼科手术。

视网膜脱落出现前的警号

视网膜脱落出现前的警号

当视网膜脱落时,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看见大量「飞蚊」、出现「闪光」、视野缺损、眼前出现云雾遮挡或看见挥之不去的黑影,情况就好像被一幅窗帘布遮盖着视线一样。而当视网膜脱落到达黄斑点的位置时,视力便会严重下降(见图3a至3d)。

 

「飞蚊症」

「飞蚊症」大多是因为眼球内原本透明啫喱状的玻璃体退化,令部分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分离而释出水分,网状结构逐渐瓦解,以致支撑作用减弱;退化后期会发展出玻璃体和视网膜分离,并会产生点状、环弧形、线条状等各种形状的玻璃体混浊物,在明亮的背景下好像看见有蚊子随着眼睛转动而飞来飞去,尤其望向蓝天或白色的墙会特别容易察觉。

 

一般缓慢进展的玻璃体退化不太会影响视力,不需要特别的治疗。不过,若在退化过程中玻璃体未能完整地与视网膜分离,导致当玻璃体收缩,视网膜被拉扯时便可能会见到「闪光」。少数视网膜血管受到拉扯,会破裂出血,血丝扩散到玻璃体内,造成丝状甚至云雾状的飞蚊现象。严重的,可能会在视网膜拉扯处出现裂孔,导致视网膜脱落(见下图)。

 

飞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