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价对比原油价及进口价差距不断扩大
消委会一直有关注及监察本港汽车燃油价格对消费者的影响,当我们一次过翻查由2013年至2020年首季共7年的数据,可以看到:
- 牌价 vs. 布兰特原油价:最高与最低的每月价格差距上升了85.2%;
- 牌价 vs. 汽油进口价:最高与最低的每月价格差距高达107.9%
7年间,牌价相对布兰特原油和汽油进口价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以2020年3月为例,当布兰特原油和汽油入口价格回落至2016年首季相约水平,而汽车燃油税收不变、燃油需求平稳的情况下,汽油牌价却比当年当季上升,差价逾$3。
油价有加快减慢吗?
政府强调有敦促油公司在国际油价下跌时,尽快调低其零售价格。而我们翻查数据,亦可见由2020年1月至4月,油公司下调了汽油价格11-13次,当中自3月起国际油价出现大幅波动,油公司的调整更较以往频密(共7-9次),所以不存在「加快减慢」现象。
加多减少却是事实!
但再看看2013年至2020年首季的数据,当我们将7年间的牌价与原油价格及进口价格的累积增减作比较时,就发现:
- 牌价和布兰特原油价格累积增减:每公升牌价分别在减价时「少减」了$2.4,加价时「加多」了$1.99;
- 牌价和汽油进口价格累积增减:每公升牌价分别在减价时「减少」了$0.68,加价时「加多」了$3.09
根据资料,除2014年外,基本上7年间牌价都存在「加多减少」现象。
油公司牌价更高度一致
再看看油价数据库,过去7年,5间公司的汽油牌价相同的日数的比率,大部份都是呈上升趋势。在2020年首季,更达至历年新高至92.3%!
油真的如此贵?
明明国际油价下跌,政府亦自2003年已调整油站招标的游戏规则,让新加入的公司能在更短时间内形成规模,增加市场竞争,但为何牌价却一致不降反升?根据油公司的说法,以下是两大主因:
- 其他运作成本:汽油进口价只是定价的其中一个因素,还未计算折扣优惠、保险、地价、差饷、运输、通胀等成本,所以本地零售价的调整幅度,不一定跟随国际原油价格变动。有公司更特别提到近年加油站用地投标价不断上升,亦加重了油站经营成本;
- 香港没有炼油厂:本地出售的车用燃油全是进口成品油,并非原油。原油与成品油(如车用无铅汽油及车用柴油等)是不同的产品,因此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与车用无铅汽油及柴油零售价的调整不一定相同。
可是疑点就来了
例如我们根据油站投标价的公开纪录,发现投标价在这十数年间确是上升了许多,但近年主要都是2间新加入市场的公司投得油站。若说投标价是主要成本开支之一,各公司的经营成本应不尽相同,何解他们的油站牌价又会如此一致?
透明是一切
可惜,基于目前市场欠缺透明度,消委会亦难以深入探究当中的毛利水平是否合理。故亦希望政府能增加讯息披露的透明度,透过更频密发布车用燃油进口价数据和相关趋势分析,以至有关油价市场的成本结构报告,有助大家了解和监察燃油价格波动。
有用小工具分享
想能够随时随地紧贴油价,你更可使用消委会网站的油价资讯通。只要简单输入预算入油量及燃油种类,我们就会帮你计算出哪间油公司比较实惠以及可享优惠,入油更划算!
原文为【524期《选择》月刊 重新检视香港车用燃油市场 从成本结构拆解「捱贵油」的疑问】,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朋友不妨点击连结细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