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食米粉定食飯? 污染物 熱量 脂肪大起底

米製麵食包括米粉、米線、河粉作為主食之一,因不經油炸,經常被認為是較為健康的選擇。本會測試了市面上30款米製麵食樣本,測試項目包括金屬污染物、營養素含量和致敏物麩質。結果顯示逾8成半樣本(26款)檢出金屬污染物鎘、鉻或無機砷,惟含量均沒有超出相關規例對精米或穀類所訂定的上限;此外,本會亦檢視了樣本的營養素含量,包括能量、脂肪、蛋白質等,結果發現7成樣本的營養素標示值與測試結果的脗合度不符相關指引的要求,當中有產品的鈉檢出量比標示值高逾40倍。

持份者意見或回應

  • 使用未經加工或添加調味等添加物的「原型食物」(whole food)作為原材料所製的食品是較好的選擇。
  • 食用米製麵食時,應搭配優質蛋白質食物(例如瘦肉、魚、蛋和豆腐)和蔬菜,以達致均衡膳食。
  • 消費者應留意麵食隨附的調味粉或醬汁的營養素含量,注意使用分量,亦盡量不要喝湯,以免攝入過多鈉。 
  • 烹煮含有乳酸等食物添加劑的米製麵食(例如保鮮米線)前可先用水沖洗去除,避免產生不自然的味道。 

就營養方面,米製麵食屬穀物類食物,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一般而言,相比油炸的即食麵、油麵和伊麵,米製麵食含較少脂肪和鈉,是較健康的選擇。然而,由於米製麵食的原材料大多是經打磨的白米,屬精製的穀物類食物,因此膳食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或較野米、紅米、糙米麵等為少。建議市民多選用全穀物類食物。

金屬天然存在於環境中,是次在米製麵食檢出的金屬含量全部屬低,符合法例要求,不會影響健康。

 

食安中心(中心)一向建議市民減少進食鈉含量較高的食物。購買預先包裝食物時,應閱讀營養標籤,選擇鈉含量較低的產品。

 

就涉及食物標籤及營養標籤測試結果不符的產品,中心發現2款產品涉嫌違反相關規例,中心會提出檢控。1款產品已沒有在市場出售,餘下的14款產品,中心已取樣檢測。

 

食物的營養成分可能因配料來源、加工過程轉變而有差異,以致不同批次甚至同一批次食品的營養素數值可能不同。中心按國際慣例,就同一產品抽取多個獨立單位進行營養檢測,以增加測試的代表性。

「公仔」(#4)的製造商表示產品成分除米和水以外,亦包括玉米澱粉。該公司參考美國USDA FoodData Central的資料,含澱粉的米粉產品的鈉含量為60mg/100g,認為此數值與產品的分析結果相若,表示產品的數值正常。

 

「金牌」(#12)的製造商指廠方已即時更新該產品的營養標籤,日後會加強檢測,確保產品的營養標籤更為準確。

 

「Chew’s」(#13)的進口商指由於生產過程近日有更改,需添加食用油在蒸棒上,導致脂肪及鈉提升了。該公司表示已安排更新營養資料。

 

「新東陽」(#14)的分銷商指該產品的蛋白質較低的原因是含有玉米澱粉。另外,米使用水磨,研磨時及研磨後壓乾也有機會流失蛋白質。該公司亦表示玉米澱粉含鈉,水磨使用的水也可能含鈉,以致鈉含量較高。該公司又表示工廠正調查產品含麩質可能的原因,也安排實驗室測試產品是否含有麩質,現階段會根據本會的測試結果修改標籤,以符合香港相關法例要求。

 

「馬莎」(#17)的分銷商確認其產品沒有添加鹽,其營養價值是根據實驗室多個樣本分析計算出來。該公司指它們有進行持續的營養測試,結果均在規格範圍內。

 

「御品皇」(#18)和「特惠牌」(#27)的進口及經銷商指測試報告顯示#18可供安全食用。該公司表示發現產品的總脂肪含量與標籤有輕微差異,將繼續與產品供應商跟進。該公司又表示確認測試報告中提及的#27符合香港法例及要求。

 

「喜越」(#19)的進口商表示產品資料是根據越南廠商提供的資料如實顯示。

 

「Bich Chi」(#20和#24)的進口商表示已即時與代理及工廠聯絡及跟進,推斷#20和#24的營養素檢出量與標示值的差異,是因為產品的出口版及當地內銷版配方不同,以致混亂。另外,包裝上的資料亦沒有及時更新,所以有數值落差的情況。該公司指會多加注意,並定期請廠方檢視各數值,以避免落差太大。

 

「媽媽」(#22)的廠商指其產品沒有添加鹽,並向本會提供其白米的測試報告(鈉含量為71毫克/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