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探究维他命…
过量摄取或损健康

香港人生活繁忙,饮食经常不定时定量,更可能有偏食的习惯,因此不少人会服用膳食补充剂以补足营养,当中以维他命(又称为维生素)最为普遍。药房、个人护理用品店、健康产品专门店、超级市场等零售店里,充斥着林林总总标示含有维他命的补充剂,有些更标示适合长者、小童、婴幼儿、男或女士等。其剂型有片剂、丸剂、胶囊、软胶囊和滴剂,还有制成软糖的。然而,是否人人都需要和适合服用维他命补充剂?购买及服用时,又有甚么要注意?进食过量会有甚么后果?从甚么食物可吸收不同的维他命?本文将会为大家讲解有关资讯。

维他命知多点

维他命的2大分类

维他命可分为脂溶性(lipid soluble)和水溶性(water soluble)两大类。脂溶性维他命是可溶于脂肪或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维他命,包括维他命A、维他命D、维他命E及维他命K,人体吸收后可积存在体内,需要较长时间排出体外,如果摄入过多可引致中毒;而水溶性维他命就是能在水中溶解的维他命,包括维他命B群(维他命B1、维他命B2、维他命B6、维他命B12、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和维他命C。本文将先为消费者介绍脂溶性维他命。

参考的摄入量上限

关于一般人日常所需摄取的维他命分量,消费者可参考中国营养学会为中国居民建议的摄入量,当中包括膳食微量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简称RNI)、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简称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简称UL)。RNI是指可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群及生理状况群中绝大多数人所需的营养素摄入水平;AI是指通过观察或实验所获得的健康人群的营养素摄入量,代表安全摄入水平;UL则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量,而该分量不会对一般人群造成损害,亦即可安全服用而没有严重副作用的风险,超过这分量则表示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机会增加,但这并不是必然会发生。此外,消费者亦可参考欧洲、美国和澳洲等国家制订的维他命摄入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