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湿疹 中医内外入手有疗法

湿疹 中医内外入手有疗法

湿疹(异位性皮肤炎;eczema/atopic dermatitis)是常见的皮肤病,不具传染性,中医又称之为「湿疮」,患者的皮肤会出现干燥、痕痒、红肿、水疱,严重者更会有出血或渗液等情况,影响日常作息以至生活质素。根据国际文献,香港有近3成的儿童曾患有湿疹,可见湿疹在香港是十分普遍的疾病。

 

中医学源远流长,在治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学说,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临床观察更显示中医治理湿疹的总有效率高达8成。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湿疹的成因与常见的治疗方法,供消费者参考。

日常护理

除了透过中药治疗湿疹,患者亦可从日常生活与饮食习惯着手。此举能改善整体健康之余,亦有助控制病情。

 

冻饮令人暑气全消,惟多喝可伤脾胃,身体因而容易聚湿

冻饮令人暑气全消,惟多喝可伤脾胃,身体因而容易聚湿

  • 戒口:湿疹患者大多受「风、湿、热」等病邪困扰,因此应尽量戒食发物,例如虾、蟹、贝壳类、鳗鱼、鳝鱼、牛肉、羊肉、鹅肉、竹笋、茄子及韭菜。此外,黏滞之物较难消化,而生冷食物易伤脾胃,进食过量可阻碍身体的运化功能,使水湿滞留,只宜浅尝,例子有芋头、糯米、牛奶、鱼生、冻饮。再者,湿热与燥热之物会令身体积热,属偏热体质的人士亦应少食荔枝、龙眼、榴槤、菠萝、芒果、蜜桃、辣椒、胡椒、朱古力、煎炸食物、含酒精的食物或饮品等。

湿疹者戒口清单

 

  • 早睡:中医理论提到,晚上11时至凌晨3时为经络运行至胆肝经的时段,此时身体需要在熟睡中才能进行排毒和修补等工作,故此湿疹患者宜养成早睡的习惯,确保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否则体内毒素难以清除,湿疹也更难消退。
  • 放松心情:中医认为人的情绪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生活压力大、情志不舒可引致肝气郁结、肝火旺盛,而长期精神紧张、思虑过度则会伤及脾胃,影响身体的排湿功能,诱发湿疹。多放松心情,培养正向思维与正面情绪能减轻精神压力,有助预防湿疹。
  • 运动:运动能行气活血,使身体气血畅顺,而汗流时又可祛湿排毒。做运动同时可减压解郁,改善情绪,无论对于湿疹病情还是身心健康都有裨益。体弱易累的人士可先试做伸展运动、散步、练太极拳等,让身体适应后才考虑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排汗后应尽快用毛巾把汗水轻轻印干,以防过度刺激湿疹患处。

中医有「药食同源」一说,指的是食材与药材同样可防治疾病和保健养生,日常膳食亦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要改善湿疹,患者应饮食清淡,平常多吃能补脾益气、祛湿消肿,或补中理气的平性食物,例如淮山、芡实、莲子、杞子、薏米、红豆、赤小豆、扁豆、眉豆、红萝卜、粟米、马铃薯、节瓜、猪肉、鲮鱼、三文鱼等。

 

如体质偏热,也可适量运用凉性食材帮助清热,例如绿豆、苋菜、西洋菜、芥兰、青瓜、丝瓜、冬瓜、苦瓜、青萝卜、马蹄、火龙果、西瓜、奇异果、雪梨、鸭肉、豆腐、皮蛋等。

 

以下是余嘉慧医师为大家推介的保健汤水,功效多且材料便宜,适合男女老幼饮用,四季皆宜。


五指毛桃淮山煲猪𦟌 (2人量)

材料:
五指毛桃  1两
淮山          1两
薏苡仁      1两
芡实          1两
陈皮          1枚
蜜枣          1枚
猪𦟌          500克

烹调步骤:

先将猪𦟌氽水,煮水3公升,再加入上述药材,煲1.5小时,最后可加少许盐调味,即成。

功效:益气、健脾、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