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中药
治疗方式

急性湿疹大多会引发剧烈痕痒,渗液也较多,皮肤常有水疱、丘疹、红斑、肿胀、糜烂等
中医讲求「标本兼治」,意思是在缓解表面症状外,亦同时治理引发疾病的根源,达致治标治本的效果。中医师会透过「望、闻、问、切」作出诊断并向病人提议合适的疗程,例如以内服中药、针灸、外洗等对症下药。消费者(尤其是孕妇、幼儿、年长人士、G6PD缺乏症/蚕豆症患者,或有长期病患人士)在采用任何中医配方和治疗手法前应先谘询中医师的专业意见,本文所提及的疗法和药方资料只供参考。
内服中药
要从根本着手治理疾病,内服中药可帮助患者调养身体,平衡体内阴阳五行以及固本培元;药方所用到的药材会因应患者本身的病征及体质等而有所调整。湿疹在中医学大致可分为以下3大类型,其主要症状及用药也不尽相同:
内服中药常见问题
内服中药多为汤剂,可以传统的中药材煎煮或以现代化的中药颗粒剂冲调。本会邀请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部中医临床助理教授余嘉慧为消费者解答有关煎煮和冲调中药的常见问题:
一般中草药在煎煮之前可在流水下略为冲洗,而部分动物类中药材的表面可能被少量泥巴复盖,只需轻轻除去即可。煎药前亦可先以清水浸泡中药30分钟,以助药效释出。
「翻煲」是指一般内服的中药材在煎煮一次后,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翻煎一次,1天内分2次服用。而部分用于外感的中药材则只需要煎煮一次,不需要「翻煲」。大部分外洗的中药也可以翻煎处理,每剂药可外洗2次。
中药颗粒剂俗称粉剂,是一种较方便服用的剂型。现代化的器材可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浓缩处理成颗粒剂,以锁定药材煎煮后的有效成分,其疗效与传统药材基本相若。
冲调中药粉时应先准备热水,然后加入药粉及搅拌;待2至3分钟后再搅拌,直至药粉完全溶解后即可服用。
5. 中药应趁热还是放凉后饮用?如需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两者应最少相隔多久?
在大部分情况下,不论是中药汤剂或中药颗粒剂,最好都是趁药物仍是和暖的时候饮用;只有少数治疗热病的中药须待放凉后才服用。若不肯定药物是温服或凉服,应先谘询主诊中医师。如需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两者应最少相隔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