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湿疹 中医内外入手有疗法

湿疹 中医内外入手有疗法

湿疹(异位性皮肤炎;eczema/atopic dermatitis)是常见的皮肤病,不具传染性,中医又称之为「湿疮」,患者的皮肤会出现干燥、痕痒、红肿、水疱,严重者更会有出血或渗液等情况,影响日常作息以至生活质素。根据国际文献,香港有近3成的儿童曾患有湿疹,可见湿疹在香港是十分普遍的疾病。

 

中医学源远流长,在治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学说,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临床观察更显示中医治理湿疹的总有效率高达8成。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湿疹的成因与常见的治疗方法,供消费者参考。

成因

中医典籍《丹溪心法》中提到「有诸内者形诸外」,意指人体的内在毛病必然会以相关病征表现出来。同样地,当皮肤出现湿疹症状,某程度上反映身体潜藏着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者关系密切并互相牵引。

内因

根据中医理论,脾胃乃后天之本,于人体所扮演的角色尤其重要,当中「脾」主要负责把营养和津液带到全身,亦即是中医学说的「运化作用」。假若自身先天不足,禀赋不耐,其特异体质就较易受到「风、湿、热」等病邪影响。脾胃虚弱会使人体的代谢和运化功能下降,体内的湿气因而难以排走,形成内湿,故此有「脾虚生湿」的说法。

 

中医又认为肺主皮毛,能调节人体水液的代谢平衡,把多余水气化作汗液并排出体外。当人体出现肺虚、肺气不宣等情况,湿气和病邪就容易郁阻于肌肤,成为诱发湿疹的另一因素。

外因

香港气候普遍炎热潮湿,若因饮食不当,例如过量进食生冷食物以求消暑,久而久之或会伤及脾胃,造成脾虚,其运化功能亦相应下降,水湿便会困于体内。不加节制地进食燥热、湿热、腥发之物(例如榴槤、芒果、虾蟹)亦会使体内热毒内蕴、动风发痒等,可引致湿疹等皮肤病。

 

另外本港的春夏季雨水多且湿气重,当外在的湿邪与人体的内湿交杂,按照脾「喜燥恶湿」的特性,水液将难以代谢,内湿就更难消除。当水湿滞留于体内,湿疹便容易发作。此外,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急促、工作压力大,假若情志不舒,便会容易造成肝气不舒、气机郁结,最后肝郁化火,犯伤脾胃。肝气不疏又可引起多梦、易醒、失眠等睡眠问题,而作息紊乱亦会加重身体负担,有机会诱发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