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人工智能风险要认清 消费权益齐把关

人工智能风险要认清  消费权益齐把关

人工智能近年发展蓬勃,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更应运而生,为普罗大众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和改变。纵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十分广泛,惟生成内容欠准确、监管未臻完善,甚至被不法分子滥用等各种隐患,均可损害消费者利益,问题不容小觑。为响应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对消费者公平负责任的人工智能」(Fair and Responsible AI for Consumers),本文将阐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和提供相关建议,以供消费者参考。

何谓「生成式人工智能」?

一般而言,传统人工智能(traditional AI)会遵循特定的规则去处理指定工作,多用于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等层面,例如股价预测、产品推荐、文字的自动校正等,当中不涉及生成新的内容。相反,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于建构时会使用极大量的数据作训练,并学习其中的模式和规律,继而可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或要求,把该些数据合成和生成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像、音讯、影片、程式码等。

 

生成式人工智能除了可透过聊天机械人(chatbot)和搜寻引擎(search engine)的方式为一般消费者解答各种问题外,还可被商家加以应用于草拟文案、绘制插图、创作音乐、编写程式码,甚至嵌入至网上客服系统等,或使服务更有效率和合乎成本效益。有市场调查公司估算,全球人工智能的市场价值会大约由2022年的869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27年的4,070亿美元,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势不可挡,将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

 

部分聊天机械人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解答用户问题。

部分聊天机械人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解答用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