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好痒!测25款驱蚊剂
边款保护力最强?

根据食环署在2021年至2023年的诱蚊器指数纪录,每年到了4月白纹伊蚊数量便会开始上升,到6月更会达致高峰。因此,喜爱户外活动的人士无论是远足或是带孩子到公园,都要做足防蚊措施。本会是次测试了25款市面有售的驱蚊剂,在实验室内以真人实试各样本是否具有防止蚊子飞上手臂的效能,结果发现不同活性成分的样本效能存在颇大差异。本会亦邀请专家为消费者提供驱蚊和防蚊的贴士,帮大家免受蚊痒之苦。

防蚊和处理蚊癞小贴士

雌性蚊子要摄取血液的蛋白质,帮助它制造卵子。据美国CDC的资料,每只蚊每次叮咬大约可吸取5微升的血液。由此推算,即是它叮咬1000次便会吸取到一茶匙分量的血液。雌蚊每次产卵前需要以其特殊的口器刺穿人或动物的皮肤吸血。雄性蚊子则以花蜜等植物性食物生存,并不会叮咬人和动物。


当蚊子吸血时,它的唾液会注入人的皮肤,唾液含有不同的物质,当中部分物质会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然而,各人对蚊咬的反应有差异,有些人会较轻微,只在叮咬处出现小水泡而不是硬肿块;有些人则反应强烈,被咬后几分钟便出现红色肿块,甚至感到痛楚。反应更严重的人除了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红肿之外,还可能会发低烧和出风癞,甚至淋巴结胀大。


一般而言,以下三类人对蚊叮可能产生的反应较强烈:

  • 儿童   
  • 被从未接触过的蚊子叮咬的成年人 
  • 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

 

香港医学会会董皮肤科专科医生陈厚毅表示,被蚊叮咬后,应该保持伤口清洁,在可行情况下用番梘和清水冲洗该范围。如果出现红肿和感到痕痒,可用冰袋敷数分钟以减轻该等征状,如过后仍有需要可再进行冰敷或涂搽薄荷膏。药膏可选择含有抗组织胺成分的,以纾缓过敏反应。患者切忌大力搔抓患处,以免弄至伤口受细菌感染。如果红肿和痕痒程度严重,应该求诊,让医生处方适当的药物。


郑倩敏药剂师指出,也可参考美国CDC的建议,在蚊癞涂抹苏打粉和水的混合物以减轻痕痒。步骤如下:

  1. 将1汤匙苏打粉与适量的水搅拌混合成糊状    
  2. 将糊剂涂抹在蚊癞  
  3. 等待10分钟  
  4. 抹掉糊状物

在家居

  • 在门窗装上防蚊网或使用蚊帐。
  • 使用电蚊香或灭蚊灯。
  • 清除积水,例如雨伞桶、花瓶、花盘底碟或冷气机底托盘。

郊游时

  • 避免在蚊子较活跃的黎明或黄昏时分
  • 郊游,或在茂密的丛林附近逗留。
  • 穿着浅色长袖衫、长裤,减少皮肤外露。
  • 如日间在郊外活动,应先涂抹防晒产品,待15至30分钟让防晒产品完全吸收、干透后,才按标签指示涂上驱蚊剂。
  • 驱蚊剂的效能会随着时间下跌,应按标签指示在适当时间再涂搽。

海外旅行

  • 查阅有关目的地蚊传疾病的资讯,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例如接种适当的疫苗(适合日本脑炎、黄热病),或服用预防药物,例如抗疟疾药。
  • 带备含有安全有效活性成分的驱蚊剂,在有需要时按标签指示使用。
  • 选择有良好防蚊措施的住宿,例如有空调设备或已于门窗装上防蚊网及有蚊帐的睡床。

不同的研究发现某些因素会影响不同人对蚊子的吸引力,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体味、热力、汗水、衣服颜色、运动、饮酒、怀孕状况、血型和遗传因素等。


郑倩敏药剂师指出,一项2019年的研究评估了蚊子的血型偏好,透过在不同的喂食器中提供不同血型的样本来做研究。据观察,与其他血型相比,蚊子更喜欢从O型血的喂食器那里进食。另一项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蚊子对不同血型的偏好不同,例如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较喜欢O型血,而活跃于沼泽的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则较受AB型血吸引。


陈厚毅医生亦引述一项2015年英国的研究,采用双胞胎来比较,发现同卵双生(即是基因完全相同)的双胞胎会有相同的吸引力,而异卵双生(即是基因不完全相同)的双胞胎则对蚊的吸引力有差异。


而当人在不同状况时,也对蚊有不同的吸引力,例如在进行运动后,体温较高,加上流出的汗水,呼出较多二氧化碳和散发体味,对蚊子的吸引力都会增加。怀孕时由于新陈代谢率较高,所以比一般女士也会较吸引蚊子。

蚊子喜爱在温暖和潮湿的地方滋生,而随着近年气候变化加剧,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亦影响到蚊子传播疾病的数字。根据世卫的资料,登革热的全球发病率近年显著上升,比较2000和2019年记录的病例更是激增接近10倍,由50万上升至520万,成为公共卫生的大挑战。在2023年,登革热个案再冲破500万,世卫指厄尔尼诺现象与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降雨量高、湿度高等,与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出现变化,在以前没有登革热的国家出现,都增加登革热疫情传播的风险。市民外游时更应提高警觉,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受到蚊子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