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能量棒及小食棒高糖高脂 小心越食越肥

近月,远足成为假日的热门活动,有些人会带备能量棒作补给。独立包装的运动能量棒方便携带,於运动时用以补充能量。亦有以谷物、坚果、果干、蛋白或植物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小食棒,例如谷物棒、坚果棒和蛋白棒。运动能量棒和小食棒虽然外貌相似,营养含量却大有不同。某些超市会把两种产品放在邻近的货架上,容易令消费者混淆。
本会检示了12款运动能量棒及26款小食棒产品的营养标签,发现大部分产品的能量及糖分都颇高,消费者需要注意食用分量。

运动所需的营养

香港营养学会代表钟素珊博士指出,如进行90分钟或以上的耐力性运动,每1小时需补充60至90克的碳水化合物。进行耐力性运动前,宜选择含适量蛋白质及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确保于运动时身体有足够能量。碳水化合物可在人体内转化成糖原(glycogen),储存在肌肉中,于运动时为身体提供能量及延迟出现疲倦。蛋白质则能使人有饱足感及帮助修补肌肉。运动前不应选择含高脂肪及高膳食纤维的食品,因这类食物需较长时间消化,也可能引起肠胃不适。运动中途建议选择含糖类、低脂肪及低膳食纤维的食品,因为消化时间较快,营养可迅速被人体吸收和使用。添加了适量维他命B杂的能量棒更佳,能帮助身体转化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做能量。而运动后除了要尽快补充碳水化合物外,亦应选择有足够蛋白质的食品,有助巩固免疫力及补充运动时的消耗和修补肌肉。若只进行60分钟内的短时间运动,消耗的能量较少,不需要额外摄取能量。

 

info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