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多款男女装运动衣测试表现欠佳 除臭透气效果差

多款男女装运动衣测试表现欠佳    除臭透气效果差

为保持身心健康,不少人喜欢做运动,一件舒服又不「焗身」的运动衣便不可或缺。本会测试了15款男士运动上衣及15款女士运动内衣,售价由$80至$480不等,主要比较样本的舒适度、耐用程度及纤维成分标签准确度。结果发现大部分男士运动上衣样本不单透气度极高,亦很快干,惟个别样本於出汗后有机会「甩色」并沾染其他衣物;女士运动内衣样本的透气度及快干表现悬殊,部分样本更於多次洗濯后出现变色变形。此外,不少人因运动衣物经多次穿着后发出臭味而烦恼,有见及此,是次试验亦比较了男士运动上衣样本的异味控制表现,发现2款抗菌能力佳,有助抑制异味,另有3款的消臭表现不俗,能减低汗臭味的浓度。

测试项目及结果

市面上的运动上衣及运动内衣(sports bra)款式众多,是次拣选的运动上衣样本主要为供跑步、进行健身训练或登山的款式,运动内衣样本则主要为中或高强度支撑的款式。测试的15款男士运动上衣及15款女士运动内衣,售价分别由$80至$450及$129至$480不等。

测试委托本港独立实验室进行,主要比较样本的舒适度、耐用程度及纤维成分标签准确度。男士运动上衣亦会比较样本的异味控制(odor control)表现。由于女士运动内衣的结构复杂,当中包含多层布料及物料,加上异味控制测试方法的限制,为免测试结果或未能反映实际穿着时的情况,故未为女士内衣样本进行异味控制测试。

透水气度愈高 愈能排出皮肤湿气

人体于静止状态或进行运动时,皆会产生「湿气」以维持皮肤表面的温度,这些「湿气」是由新陈代谢产生的热而来。而「湿气」会由皮肤表面透过衣物布料上的孔隙散发到空气中。若布料的透水气效果差,皮肤表面的「湿气」便无法排出,并会慢慢凝结成水珠,聚集在皮肤表面与布料之间,产生焗热及湿黏的感觉。故此,运动衣物的透水气性能是决定舒适度的重要指标。

 

参考ASTM E96/E96M-16 Procedure B标准进行测试。量得的透水气度愈高,即样本愈易排走「湿气」及散发身体的热,穿着时愈感干爽舒适。

 

全部男士运动上衣透水气度高

测试结果显示,运动上衣样本的透水气度都颇高,由984至1325g/m2/24hr,穿着时干爽舒适,不会感到「焗身」。样本中,以「New Balance」Impact Run SS(#3)及「Salomon」Sense Ultra Tee(#4)的透水气度最高。

 

5款运动内衣穿着时容易感到闷热

为反映实际穿着时的透气情况,运动内衣的检测位置包括衫身布料及罩杯部分,故此量得的透水气度较运动上衣低,由525至911g/m2/24hr。样本中,以「Reebok」 Puremove Move Bra(#23)的透水气度最高,达911g/m2/24hr。另有5款(#18、#22、#24、#25及#30)的透水气度较低,为600g/m2/24hr以下。生产商为增加运动内衣的承托力及穿着时的舒适性,往往于内衣罩杯内使用较厚的胸垫或加上多层布料,此类结构或会影响其透水气度,穿着时或容易感到闷热。消费者在选购时宜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取舍。

排汗快干有助运动时维持适当的体温

进行运动时,若皮肤表面的汗水未能迅速蒸发,会导致体温升高,容易出现疲倦及身体过热的情况。相反,运动过后,身体静止下来,皮肤表面的汗水反会令体温下降,于户外大风环境时,会使人感到湿冷甚至引起寒颤。因此,运动衣物的排汗快干功能有助改善运动时的闷热和黏腻感,维持适当的体温。

 

1款运动上衣快干表现逊色 出汗时或会感到湿黏不适

参考AATCC 201标准,先将运动上衣样本复盖在模拟人体皮肤的电热板上,然后在电热板上加上0.2毫升的水,透过仪器量度样本的温度变化,从而计算出其水分的蒸发速度(drying rate)。

 

15款运动上衣样本的水分蒸发速度为每小时蒸发约0.76至3.27毫升的水分,水分蒸发速度最快与最慢的样本相差达3倍。8款(#1、#3、#4、#7、#8、#11、#12及#13)样本的水分蒸发速度较快,达到每小时2.1毫升以上。「H&M」Training Slim Fit(#9)的水分蒸发速度则较慢,每小时只能蒸发0.76毫升水分,当大量出汗时,汗水会积聚在皮肤上,穿着者或会有湿黏不适的感觉。

 

运动内衣快干程度悬殊

由于AATCC 201标准的测试方法只适用于单层布料的衣物,并不适用于有多层结构的运动内衣,故此,另参考AATCC TM199标准,在模拟人体体温(37℃)的环境下,利用测量仪器量度运动内衣样本(包括胸垫/罩杯部分)由湿透至干透所需的时间,藉此比较各运动内衣样本的水分蒸发表现。

 

各运动内衣样本由湿透至干透需时153至829分钟,以「CW-X」Move Bra(#29)需时最短(153分钟)。「Adidas」Don't Rest Bra(#25)需时最长,达829分钟。同样地,水分蒸发速度较慢的样本,其胸垫都较厚,吸水后积存的水分较多,或因此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干透。

1款运动内衣底围及肩带压力较大 穿着时或会有压迫感

运动内衣的底围和肩带的压力亦影响穿着时的舒适度。运动内衣主要是透过压力或罩杯的设计等为胸部提供保护和支撑,以免胸部下垂或受伤。不过,压力过大或底围过紧均会让穿着者有压迫感,造成不适。参考ISO 13935-2标准,量度运动内衣样本的底围从自然状态拉伸至穿着状态所需的力度。力度愈大,底围就会愈紧。大部分样本所需的力度相若,惟「Nike」Swoosh Bra(#24)所需的力度较大,穿着时或会有较紧的感觉。

 

此外,本会亦检视了各样本底围及肩带对前胸、背部及肩膀所造成的压力。「6IXTY 8IGHT」 BR08067(#21)的底围及肩带压力都较大;而「Under Armour」 UA Infinity Mid Sports Bra(#17)、「lululemon」Energy Bra Long Line(#19)、「Nike」Swoosh Bra(#24)及「Adidas」Don't Rest Bra(#25)则肩带或底围压力较大。检视亦发现肩带较宽的样本(#16、#18、#20、#23、#24、#25、#28、#29及#30)压力普遍较低,较能分担肩膀和胸部的压力。

专家评审运动内衣对胸部的支撑

运动内衣的主要功用是在运动时给予胸部足够的支撑,减少乳房的晃动。有见及此,本会邀请了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服装学系内衣及运动服装学副教授易洁伦博士就15款运动内衣进行试用评审。评审以一个上围为75B的假人模型分别在没有穿上任何衣物及穿上运动内衣样本的情况下模拟快速步行,评估各样本于运动时减低乳房晃动的幅度。各样本减低晃动的幅度差别不太大,以穿上「lululemon」Energy Bra Long Line(#19)、「H&M」Active Medium Support Push Up Effect Sports Bra(#26)及「Uniqlo」Women Wireless Bra(Active)(#30)样本后乳房晃动的幅度较少。

由于运动衣物的异味问题一直受到消费者关注,不少消费者更会因运动衣物被汗水沾湿后发出阵阵汗臭而很快弃掉衣物。故此,本会为各运动上衣样本进行抗菌及消臭测试,从而比较其异味控制的表现。

 

汗水的成分一般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盐分及微量矿物质,虽然汗水本身是没有气味的,但当汗液被依附在皮肤上的微生物分解后,便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若衣物的异味控制表现佳,可防止或消除异味,让衣物保持清新,对热爱运动或汗多人士来说是一大卖点。异味控制一般分为防臭及消臭。防臭是防止异味产生,主要透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减低异味。消臭则是吸附衣物上产生的异味或是将异味消除。

 

运动上衣样本中,11款样本(#1至#11)都没有声称具备异味控制功能,4款(#12至#15)声称具异味控制或抑制异味(odor control)功能,其中#12声称透过减少微生物的生长而控制异味。

2款抗菌表现优异

进行运动时,人体体温会升高及大量排汗,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衣物布料就成为了微生物滋生的温床。若衣物布料的抗菌表现愈好,即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产生异味的机会亦愈低。参考JIS L1902标准中的测试方法评估各样本的抗菌表现。试验以金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作为测试菌种。检测员先在样本布料上培养测试菌种,经过特定时间后,检测存活菌种的数量,并计算测试菌种数量的减幅。

 

测试结果显示,「Columbia」Trinity Trail Graphic Tee(#1)及「Under Armour」UA Streker 2.0 Shift Crew(#12)的菌种数量减幅最高,而且样本于洗濯30次后的抗菌能力都未有减少,抗菌能力高并且持久。

 

「Puma」Essential Puretech Heather T(#2)、「Adidas」Aero 3S Tee(#8)及「Uniqlo」DRY-EX Crew Neck Short Sleeve T(#13)于洗濯前的抗菌表现不俗,惟洗濯30次后,抗菌能力均告下降。此外,「Mizuno」V2MA011209(#7)于洗濯前后都只能抑制其中一种测试菌种的生长。余下9款样本抗菌表现逊色,于洗濯前后均未能有效抑制测试菌种的生长。

大部分能降低汗味中的醋酸味浓度

布料若有良好的消臭能力,即使抗菌能力不高而未能抑制异味产生,亦能减少甚或消除异味。为同时比较各运动上衣样本的消臭表现,参考ISO 17299-2及ISO 17299-3标准和海外有关臭味的研究,以3种模拟人体汗臭味的气体,包括氨气(ammonia)、醋酸(acetic acid)及异戊酸(isovaleric acid)进行试验。检测员先在3个固定的容器内分别注入一定浓度的氨气、醋酸及异戊酸,并将测试样本放置于容器内密封2小时,然后透过仪器分析容器内的臭气于试验前后的浓度值,以计算臭气减少率。臭气减少率愈高,代表样本的消臭/去除异味的能力愈佳。

 

大部分样本都可减低醋酸及/或异戊酸的气味浓度达70%以上,表现理想。当中以「Reebok」RC Activchill Tee(#5)、「Giordano」G-motion T-恤(#10)及「Decathlon」DOMYOS 360°Cardio Training(#15)的表现最佳,洗濯前及洗濯30次后的测试结果发现,两种臭气的浓度减少率都达85%或以上。

 

惟各样本减低氨气的浓度则只有13%至75%,表现十分参差。「Puma」Essential Puretech Heather T(#2)、「Uniqlo」DRY-EX Crew Neck Short Sleeve T(#13)及「Decathlon」DOMYOS 360°Cardio Training(#15)的氨气浓度减少率为60%或以上,表现较佳。而「Patagonia」Capilene Cool Lightweight Shirt(#14)则表现逊色,氨气浓度减少率只有13%。

4款运动上衣及6款运动内衣多次洗濯后外观变化较大

参考ISO 6330标准及按样本附上的护理标签建议对样本进行30次洗涤及晾干,然后评估其尺寸及外观变化。

 

大部分运动上衣样本及运动内衣样本的尺寸都没有太大变化,洗濯前后的差异都低于5%,表现令人满意。其中「Reebok」RC Activchill Tee(#5)有较多位置(衫身长度、胸围、衣袖、领口等)出现收缩情况。

 

sportswear_shape

洗濯30次后,部分样本的罩杯内出现皱痕或变形。

外观变化上,部分运动上衣样本出现不同程度的褪色,当中以「Adidas」Aero 3S Tee(#8)、「Giordano」G-motion T-恤(#10)、「Under Armour」UA Streker 2.0 Shift Crew(#12)及「Decathlon」DOMYOS 360°Cardio Training(#15)的情况较明显。运动内衣样本方面,「Reebok」Puremove Move Bra(#23)出现轻微褪色及外罩杯有皱痕,「Her Own Words」Daily Medium Impact Sports Bra(#22)、「H&M」Active Medium Support Push Up Effect Sports Bra(#26)、「Decathlon」KALENJI Running Bra Comfort(#27)、「CW-X」Move Bra(#29)及「Uniqlo」Women Wireless Bra (Active)(#30)则于罩杯内出现皱痕或略有变形。

部分样本有机会染色至其他衣物

参考ISO 105-C06及ISO 105-E04标准评估样本经洗濯及被模拟汗水浸湿一段时间后,布料的褪色程度以及与其他纤维(包括醋酸、棉、尼龙、聚酯、羊毛等)紧贴在一起时,样本的颜色沾染至该等纤维的程度。

 

sportswear_color

#11被模拟汗水浸湿后,导致部分纤维出现严重的染色情况。

运动上衣样本中,「Asics」Lite Show Running T-shirt(#11)于洗濯1次及被模拟汗水浸湿后,导致部分纤维被染色的情况严重。

 

运动内衣样本方面,「Nike」Swoosh Bra(#24)、「Adidas」Don't Rest Bra(#25)及「H&M」Active Medium Support Push Up Effect Sports Bra(#26)于洗濯后,导致部分纤维出现不同程度的染色,其中#25及#26的染色情况较严重。此外,#25的前身布料(shell front)被模拟汗水浸湿后,亦导致部分纤维被染色。

1款日晒测试后褪色较明显

参考ISO B02标准评估样本在阳光下日晒一段长时间后的褪色程度。结果显示,「Uniqlo」DRY-EX Crew Neck Short Sleeve T(#13)的布料褪色较明显,其余样本都只是轻微或未有出现褪色,表现不俗。

2款较易起毛球

衣物穿上后,有机会因活动时受力而引致破裂,特别是缝口(seam)部分更容易因受力而爆开。全部运动上衣及运动内衣的衫身布料及/或缝口的耐爆能力都很高,表现不俗。

 

样本布料的抗起毛球能力,大部分都表现优异,外观在磨擦测试前后都没有明显分别。惟「Mizuno」V2MA011209(#7)及「Under Armour」UA Streker 2.0 Shift Crew(#12)于10,800转的磨擦测试后,衫身出现少许毛球,抗起毛球能力稍逊。

 

此外,各内衣样本的肩带的拉伸弹性表现不俗,测试后亦没有变形或失去弹性;而洗濯30次后,肩带的弹性亦未有明显的改变。

参考国际标准,单一纤维衣物的标示成分必须与实际成分完全相符,而混纺纤维衣物的标示成分与实际成分的差异则不可超过3%。「Reebok」Puremove Bra(#23)标示的成分与实际测出的相差较大。此外,「Under Armour」UA Streker 2.0 Shift Crew(#12)未有将其衫身布料中的成分(聚酯纤维及弹性多聚酯纤维)分开独立标示,而「CW-X」Move Bra(#25)没有详细标示纤维成分(详情见表一及表二)。本会已将结果交给海关跟进。

 

 

以上部分资料由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服装学系内衣及运动服装学副教授叶晓云博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