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逾8成防晒液不达标示效能 6款表现优良但价格可相差23倍!

防晒可不只是专属于夏天的工作!其实紫外线可以说是一年四季无所不在,除会引致皮肤癌外,也有机会引起不同的皮肤问题,包括加速皮肤老化、出现雀斑、黑斑,甚至令皮肤松弛和增加皱纹等,所以为了保持肌肤的健康与美丽,即使不是从事户外活动,亦应为面部涂上防晒产品。


本会测试了市面上30款日常防晒产品的防晒效能,包括SPF和UVA防晒效能,发现当中25款产品未能达到标示的防晒效能,有机会令用家因得不到足够的保护而晒伤;今次测试样本的价钱颇为参差,由$80至$550不等,但检测结果发现,部分低于$100的产品,防晒效能不俗,精明选择,可令你既悭钱,又能保护肌肤。

防晒产品小知识

根据防晒分子(UV blocker/filter)的种类,防晒产品一般可分类为物理性、化学性和混合性(同时含有物理性和化学性防晒分子)的防晒产品。

 

knowledge 1

物理性防晒

  • 主要成分:氧化锌(Zinc oxide)和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 原理:一般来说,物理性防晒分子的颗粒透过反射、散射、折射的能力,来避免皮肤直接受UVA和UVB的照射而受伤。
  • 优点:性质相对温和,较少机会造成敏感。
  • 缺点:颜色偏白,涂后肤色或欠自然,质地黏稠,较难平均地涂抹。

 

knowledge 2

化学性防晒

  • 主要成分:阿伏苯宗(Avobenzone)、二苯甲酮(Oxybenzone)、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yl methoxycinnamate)等
  • 原理:将紫外线吸收,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藉此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 优点:质地稀薄,涂后感觉较清爽。
  • 缺点:对皮肤或眼部的刺激性较大,有机会引起过敏。

化学性防晒成分中较受关注的物质:

  • 二苯甲酮(Oxybenzone/benzophenone-3)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性防晒成分,能吸收紫外线B和紫外线A。但部分海外研究指出二苯甲酮能够穿透皮肤后进入血液,并有可能影响人体荷尔蒙,不建议幼童或孕妇使用。另外,有环境研究报告指如果二苯甲酮经污水排放或在海滩游泳而进入海洋后,会影响珊瑚生长甚至导致响珊瑚白化,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yl methoxycinnamate)是另一种化学性的防晒成分,较容易导致皮肤敏感,亦是一种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在动物测试中影响生殖能力和胎儿发展,因此它的健康风险存疑。

根据ISO 24444测试标准,要达到产品标示的防晒效能,消费者应最少涂上每方平厘米2毫克的分量,以脸部面积而言,涂抹用量大约为1个茶匙左右。若预期要长时间户外活动,应该为身体其他暴露在阳光的部分涂上防晒产品。若为了节省使用量或追求清爽感而减少用量的话,防晒效果有机会大打折扣。

消费者应参考产品上标示的清洗方法。一般而言,如果防晒产品上标示具有「防水」或「遮瑕」等功效的话,建议消费者使用后进行卸妆或用洗面产品清洗。因为标榜「防水」、「遮瑕」的产品,使用后残余在皮肤的机会较高。如果不彻底清洗的话,残余物质可能会阻塞毛孔,甚至引起不同的皮肤问题。

如果长时间逗留在户外的话,不论任何天气或季节,消费者亦应为皮肤涂抹防晒产品,因为紫外线无处不在,就算云层也无法阻挡UVA。所以,即使只是阴天的日子,仍有可能令肌肤晒黑或导致皮肤老化、失去弹性等问题。即使停留在室内,如果靠近窗边会受到阳光照射的话,还是有涂上防晒的需要。

若长时间从事户外活动,防晒液会因流汗等原因而逐渐流失,应每隔大约2至3个小时就补充防晒。若从事水上活动,无防水效果的防晒很容易被水冲走,更需勤于补涂。如果皮肤上有汗水,可先用纸巾抹干汗水,或用吸油面纸轻压油份后再补涂上防晒产品。

其实小朋友专用的防晒产品所用的防晒成分与一般成人防晒产品无大差异,有可能会含较少容易导致过敏的防腐剂(如MIT或CMIT)。如果小朋友有皮肤敏感病史和湿疹的话,可考虑选用物理性防晒,减少过敏的风险。小朋友专用的防晒产品一般会使用较方便的喷剂类(spray)包装,医生提醒防晒喷雾不应直接喷在面上,建议可先把适量喷雾喷到掌心,再推开涂在皮肤上。

一般消费者在使用防晒产品时较容易忽略头皮、嘴唇、耳背或手背位置,因为这些都是常见皮肤晒伤的地方。

(以上资料由皮肤科医生陈厚毅提供)

一般衣物只要能遮蔽皮肤都能有一定程度的紫外线防护功能,但亦有不少运动衣物利用特别处理加强紫外线防护的程度。一般而言,消费者可从几个主要方面选择适合的防晒衣物:

 

紫外线防护因子(UPF):经过特别处理的防晒衣物会标示其UPF值,表示衣物允许多少紫外线(UVB和UVA)穿透。例如,UPF50的衣物可阻挡98%的太阳光线,从而减低皮肤晒伤的风险。

 

颜色:深色或鲜艳的颜色较有效阻隔紫外线,一般而言颜色越深越能吸收更多的紫外线,提供更好的保护。

 

物料:密集编织的布料(例如牛仔布,帆布,羊毛或合成纤维)比薄或松散编织的布更能阻隔紫外线。消费者可以简单地检查布料在阳光下的透光度,如果衣物在阳光下透视,代表紫外线较容易穿透织物并到达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