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样本及项目
测试样本
本会在2020年1月至3月从个人护理店、百货公司、化妆品零售店等地方搜集了30款适合日常面部使用的防晒产品,当中有14款标示之SPF系数为30至50,属于高度保护的防晒产品,另有16款样本标示之SPF系数为50+,属极高度保护的防晒产品。样本价钱由$80至$550不等,每克或毫升样本则由$0.7至$16.1。是次测试的样本全部属于乳液状,当中11款声称具有防水功能。喷剂类(spray)防晒产品、有遮瑕功效的化妆品或水上运动型防晒产品不在是次检测的范围内。
测试项目
是次测试根据国际标准ISO 24444:2010防晒系数(Sun Protection Factor SPF)-皮肤测试标准和ISO 24443:2012体外UVA遮光防护测试标准进行,并按欧盟《化妆品条例》进行分析。
SPF防晒系数的检测
按ISO 24444:2010进行皮肤测试(In vivo)以评估样本的SPF防晒系数,在10位不同试用者的背部皮肤上涂上定量的防晒样本(每平方厘米2毫克)后照射紫外线,在24小时内量度皮肤表面的红斑反应(erythema)而计算出样本的SPF值。
由于此测试利用人体皮肤进行,有机会因为不同因素而影响测试结果,例如试用者的皮肤状况、色素等。由于ISO 24444要求测试试用者的肤色须为Fitzpatrick Type I、 II和III,为更贴近本地消费者的皮肤状况,是次测试的10位试用者的肤色类型为较贴近亚洲人肤色的Fitzpatrick Type II和III。
另外,有国际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人体测试未必能达到可复制的测试结果(Reproducible results),即使采用相同的国际标准,不同实验室量得的SPF值有机会存在差异,这情况在SPF值高的产品(SPF值50或以上)较为明显。澳洲消费者组织(CHOICE)在2018年的防晒产品测试报道中亦提出产品制造过程的差异,储存方式等,亦可能是导致与供应商测试结果的不同的原因。
欧盟对标示SPF值的要求
由于有不少研究指出UVA对皮肤的伤害不低于UVB,故美国、欧盟和澳洲等地已要求在当地出售的所有防晒产品除了需提供对UVB的保护外,亦应能阻隔部分UVA,以进一步减低紫外线对皮肤所造成的伤害。
根据欧盟《化妆品条例》的定义,防晒产品需要符合以下3个条件才能标示相对的SPF系数(详情见表一):
- 通过皮肤测试(ISO 24444)量得的SPF系数
- 通过遮光防护测试量得的UVAPF达到SPF系数的3分之1
- 临界波长(Critical Wavelength)达370纳米(nm)或以上
UVAPF测试
是次测试按ISO 24443:2012体外(In vitro)UVA遮光防护测试标准进行,将防晒乳涂在模拟人类皮肤的特殊胶膜上,再用紫外光源照射,然后以仪器检测紫外光源在该薄膜的穿透率,最后再计算出样本的UVA防晒效能 – Ultraviolet A Protection Factor(UVAPF)和临界波长(Critical Wavelength)的数值。紫外线的波长(Wavelength)越长代表越难被阻隔,一般防晒产品的防护能力会随着波长而下降,直到某一个波长防晒会突然陡降式下降,而这个点就是临界波长。简单来说,临界波长的数值代表防晒乳的防晒广度,数值越大代表它对紫外线的防护范围越广。
由于亚洲较常用的UVA标示系统(PA System)定义的「防晒黑」(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PPD)指数去分类,而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Ministry of Health,Labour and Welfare)的要求,PPD必须通过ISO 24442人体测试的数据去量得,是次测试量得的UVAPF值只宜用作估算PA System的级数,但不能取代ISO 24442所量得的PPD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