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细选宁养服务
助晚期病人渡余生

细选宁养服务 
助晚期病人渡余生

香港人口老化,对善终服务的需求自然增加。对於严重疾病患者,尤其是晚期病人,面对人生终点,无论在精神或肉体上都可能会感到痛苦、沮丧,既难以接受死亡,又不愿意离开亲人,而病人的家属面对亲人即将离世,同样饱受煎熬。为照顾晚期病人及其家属在身体及心灵上的需要,减轻疾病对身体带来的痛楚及情绪困扰,纾缓治疗或宁养服务的需求便随之增加起来。

 

本港的纾缓治疗服务主要由公立医院提供,亦有部分非政府机构有专为晚期病者及家属而设的宁养住宿及家居照顾支援服务,让希望留在家中或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晚期照顾的病者及家属多一个选择,协助他们安然度过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程。

考虑因素

吴医生表示人生的最后阶段如能在自己熟悉及有安全感的环境,与挚爱亲人共度十分重要,不过由于照顾者并非医护人员,当病人有不适,家人不一定懂得处理,所以在家宁养的相关支援服务在这情况下尤为重要。

 

吴医生表示一个有严重疾病的人士若希望在家里得到照顾至离世,有几方面需要考虑,包括:

 

  1. 照顾者的支援和心理准备:家中的照顾者(例如亲人或外佣)由于需要长时间贴身照顾,不能独留病者在家,故需要有足够的支援。而照顾者需要对病人的疾病有简单的知识,并且懂得简单的技巧,例如让病人服药、喂饲病人、替病人在床上转身、处理大小便、帮助冲凉等,这些都是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如果考虑在家中离世,病者往往需要得到照顾者和其他家人的共识和支持。
     
  2. 正式医护人员的支援及紧密连系:家居支援服务提供者,例如定期家访的纾缓治疗护士很多时扮演个案经理的角色,较熟悉个案主的情况,可以回答家属的查询,一些照顾者未必懂得分辨的情况,个案护士或可以回答相关问题,这些在正式护理支援都是十分重要。要留意如需要医生上门诊治,由于须同时提供心灵支援及与家属商讨病情,家访时间一般较长,现时在本港有提供上门诊治的医生数目较少。另外,提供服务的医生需具备相关知识,例如清楚病人服用的药物、在死亡前可能会出现的征状等,并最好有相关专科医生或医疗团队作支援,因此,病人及家属应考虑是否能获得相关医护人员的支援。
     
  3. 疾病本身:不是患任何疾病的人都适宜留在家中照顾,如果病征反覆、复杂或病情发展急促,例如突然气喘和严重痛症,需要频密调配药物及观察,或突然大量出血等,便不宜留在家中照顾;如果病情较稳定,身体机能慢慢衰退而又不太痛苦,可能较大机会能让病人在家中离世。

 

病人如选择在家中离世,根据《死因裁判官条例》,当一名病人被诊断患有末期疾病,或在离死亡前14日内曾得到一名注册医生的诊治,其后于家中死亡并由有关医生上门证实属于自然死亡并能提供死因,可不用向死因裁判官提交报告。吴医生表示如果病人在家中离世,到诊的医生需要已了解病情(例如曾诊治这名病人),并指明导致死亡的原因,便可签发「死因医学证明书」。根据《生死登记条例》,家属须携同相关文件前往死亡登记处办理死亡登记及相关手续,然后便可以按已预先安排的殡仪服务商处理遗体。

不论在医院、院舍或家中离世,家属都应在晚期病者有精神及判断能力时尽早商讨照顾计划,当中包括了解病人的意愿、价值观、期望等。由于照顾计划可能会随时间而改变(例如随病情改变想法),故应留有空间及时间定期检讨所定的照顾计划。另外,如晚期照顾计划涉及一些医疗技术问题(例如是否拒绝某种治疗等),或需要医生或护士共同参与。

(本文部分相片由「灵实司务道宁养院」、「赛马会善宁之家」及「赛马会癌症康复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