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通渠剂勿乱用 小心蚀穿喉管、灼伤、毒气意外

通渠剂勿乱用 小心蚀穿喉管、灼伤、毒气意外

家中去水喉管出现淤塞,会为日常生活带来莫大的不便,维修费亦可以不菲。面对塞渠「困境」,不少消费者会自行购买「通渠水」疏通渠道,惟市面上不少通渠产品含有腐蚀性或对身体有害的化学成分,使用不当或会造成危险。本会搜集了市面上17款较常见的通渠剂,分析当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潜在危险,并整合了各样本声称的适用范围及使用限制,以及使用通渠剂需要注意的事项供消费者参考。

持份者意见及回应

陈志强医生表示,通渠剂引致的家居意外在香港时有发生。由于通渠剂一般含有腐蚀性化学物质,若使用不当会造成危险。若通渠剂不慎接触皮肤、溅入眼睛或吸入气管,可能导致该部位的化学性灼伤;若误服更有可能造成致命性的伤害。家长应确保通渠剂存放于小童不能触及的地方。

就是次消费者委员会的研究结果,海关会作出跟进,并正检视有关产品的相关资料,如发现有关货品违反《消费品安全规例》(《规例》),会采取适当的执法行动。根据《规例》,凡消费品或其包装标记有关于其安全存放、使用、耗用或处置的警告或警诫,则该等警告或警诫须以中文及英文表达,而有关表达须清楚可读和放置于消费品或包装部分或稳固地加于包装上的标签或任何附于包装内的文件的显眼处。违例者首次定罪,最高可被判罚款十万元及监禁一年,而其后各次定罪则最高可被判罚款五十万元及监禁两年。

「AIMEDIA」(#2)的代理表示,该产品于今年4月更新了标签资料,补充中英文使用说明。

 

「小久保」(#11)的代理商回复指,其产品一贯有贴上中英文警告及使用说明标签,惟是次调查中所发现未有双语警示的样本,相信是因为运输员工误把小量未贴上标签的货品出货。该代理商表示,得知情况后已立即跟进市面上有问题的货品,并为其重新贴上标签,日后亦会确保货品有妥善贴上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