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意见及总结
本会意见
本会呼吁消费者应透过本港注册牙医进行及跟进箍牙疗程,保障自身利益。牙套公司制定之疗程(例如第三类个案中牙套公司可按顾客要求修改疗程效果、第四类个案中牙套公司提供遥距监察疗程服务),当中或包含应由牙医提供的专业服务。牙科医生负有谨慎责任,须按其专业知识、经验等确保制定之疗程合适及妥善进行,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最佳利益。如因牙科医生的医疗失误而致消费者受伤或有所损失,消费者可向牙科医生追讨赔偿,亦可向香港牙医管理委员会作出投诉。
牙套公司根据顾客提供的资料及数据度身订造牙套,受《货品售卖条例》规管,出售之牙套必须具可商售品质及适合相关用途,以及与包装上、产品介绍/标签、及卖方所述的说明相符。牙套公司提供之服务,亦须根据《服务提供(隐含条款)条例》以合理程度的谨慎及技术作出服务。如牙套公司未能履行上述任何一项责任,便有机会构成违约。然而,如牙套公司位于外地,顾客在追究责任方面会面对一定困难。
本会留意到有隐形牙套品牌获美国FDA认可为医疗仪器,而本港暂时并没有隐形牙套表列于「医疗仪器行政管理制度」下。卫生署表示本港目前并无特定法例管制医疗仪器的进口和销售事宜,该署设立了「医疗仪器行政管理制度」,让医疗仪器制造商或其代表自愿向该署申请表列其医疗仪器及报告有关医疗仪器的医疗事件。然而,若牙套属于客制化(custom-made)医疗仪器,则不属于「医疗仪器行政管理制度」的表列范围。
基于上述情况,如果疗程不涉及注册牙医,消费者只可追究牙套公司,而相关追讨的诉讼因由以及消费者需要提出的证据会有所不同,在消费者保障角度而言或有不足。
总结
箍牙属专业服务,是必须由注册牙医进行并监察的医学治疗,但市面部分牙套公司或中介却将之包装成一般商品及服务直接销售予消费者,让其自行佩戴,期间却无注册牙医监察箍牙进度或只提供遥距监察,让顾客自理,对消费者极度欠缺保障。本会认为政府应密切留意这类模式运作及没有注册牙医跟进的矫齿服务对消费者的风险,并深入研究如何能为消费者提供较全面的保障。如有需要,须考虑是否规管这类矫齿服务,同时应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不应因为收费便宜或贪方便,接受由非本港注册牙医进行的检查、诊断、设计治疗方案及跟进服务,以免出现问题时,除了损失时间和金钱外,还可能对牙齿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和难以追究责任。
本文部分相片由香港牙医学会理事及牙齿矫正科专科杨日昌医生提供。